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安全科学   683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700篇
综合类   1844篇
基础理论   146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387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讨论了化工园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评价指标,提出了定量风险计算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计算模型.利用SAFETI软件对碳一分公司进行定量风险计算,得出碳一分公司区域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图和社会风险曲线图.依据计算结果分析碳一分公司化工园区域的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192.
<正>发生意外事故,说明安全工作还不够细,安全管理还存在盲点和疏漏,对事故隐患的认知尚不全面,防范措施尚未到位。要杜绝意外事故,就要未雨绸缪,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并提高应对意外突发事件的能力。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图片由湖  相似文献   
193.
油田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人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了解油田作业现场人员违章的心理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是油田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油田作业现场64起真实有效事故进行回顾和原因分析,认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是油田作业现场造成事故最主要原因。总结出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其中人的员工不安全心理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提出对员工不安全心理的预防措施,提高作业工人安全心理水平来保障行为安全,才能有效防止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通过提出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把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员工安全心理团体辅导与讲座和个体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落实安全心理行为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心理干预手段,尤其是心理干预采用综合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对油田作业现场事故的预防和生产安全有序的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9月20日,松原市委书记王常松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检查松原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检查组先后到达松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油田矿建部滨江三区建筑工地及松原市安监局。王常松指出,松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4月末恢复生产后,舍得安全投入,不惜重金搞好职工培训,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企业管理明显好转。王常松  相似文献   
195.
4月26日,全省企业全员岗位安全培训现场会在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召开。省政府副秘书长柳青发表书面讲话,省安监局局长金华主持会议,省安监局副局长刘贵锋、丁喜忠,驻局纪检组长李忠效,副局长孙传军出席会议。吉  相似文献   
196.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在系统查阅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思路及指标筛选方法,构建了由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循环经济特征和管理组成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及评价模型——线性加权和法。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应用于国内某园区,结果表明,该园区循环经济处于中等偏上发展水平,识别了影响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7.
2008年奥运期间华北区域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丹  辛金元  孙扬  王跃思  王普才 《环境科学》2010,31(5):1130-1138
为了解华北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污染源限排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在2008年奥运期间(6~11月),对华北区域兴隆大气本底监测站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对不同时间段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后向轨迹模式初步探讨了污染物的区域传输过程,并对区域不同站点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显示,2008年夏季兴隆本底站NOx、SO2、O3与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4、10.5、126.0和59.8μg·m-3,秋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1.7、17.2、97.5和30.7μg·m-3.奥运时段(2008-08-08~2008-08-24),兴隆NOx、SO2、O3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6、6.8、100.5和33.3μg·m-3,较奥运时段前后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29.0%、46.9%、18.6%和36.5%,与2007年奥运时段同期观测结果相比,NOx浓度下降了62.5%,PM2.5浓度下降了29.0%,奥运时段华北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污染物限排之前,兴隆主要污染物的日变化形势都是夜间浓度低,白天浓度不断升高,在傍晚17:00~20:00之间达到峰值,显示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在兴隆的累积,而污染源排放控制期间污染物白天的积累过程明显减弱,区域输送的污染物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源的联合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兴隆夏秋季节主要受偏南方向的季风影响,在此方向上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最高,偏南方向上的区域污染输送对兴隆影响较大.将京津冀区域不同站点间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北区域夏秋季NOx和SO2污染较轻,O3污染不容乐观,PM2.5污染严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数量、呼吸作用、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前期 (7 d) ,较低浓度(10 mg/kg和100 mg/kg)的氟苯尼考刺激了沉积物中细菌的生长;高浓度 (500 mg/kg) 的氟苯尼考一直表现为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2%.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明显,作用初期即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影响越显著,其中高浓度(500 mg/kg)氟苯尼考对纤维分解作用的最大抑制率达91%.培养5 h后,氟苯尼考对沉积物呼吸有刺激作用;从24 h开始,则表现为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实验最后阶段,不同浓度(1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氟苯尼考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2%、32%和43%.另外,使用过抗生素的养殖区海洋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产生了对氟苯尼考的抗药性,而且使用过氟苯尼考的区域沉积物中细菌的抗药性明显强于使用过其它抗生素的区域.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199.
基于ETM+图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覆盖度(VFC)的定量遥感是多种地表过程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选用南京市一幅Landsat 7 ETM 图像,经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面实测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VF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874, P < 0.001).在NDVI-VFC的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中,模型幂次越高,拟合程度越好.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3次多项式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推荐使用:VFC = -1.3438 NDVI 3 0.9774 NDVI 2 0.9988 NDVI 0.1507 (R2 = 0.7961, RMSE = 0.1094),该模型精度在植被中等密集区域(VFC=0.4~0.8)最高,植被稀疏区域(VFC < 0.4)最低,植被密集区域(VFC > 0.8)居中.模型可直接用于全图像的VFC计算,并可通过植被指数的校准,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0.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模型量化了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06年间,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476.5g·m-2·a-1(以C计)上升到2006年的544.2g·m-2·a-1(以C计)。空间格局中以鲁东、鲁中和鲁南较高,鲁西南和鲁北较低。各地市中以枣庄最高,为691g·m-2·a-1(以C计);东营最低,约424.4g·m-2·a-1(以C计)。另外,莱芜、临沂及菏泽等地也相对偏低。通过对影响农田生态系统NPP的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气候因子中对山东省农田生态系统NPP贡献最大的为降水;人为因子中以农膜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农药、机械、化肥,而劳动力的贡献则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降低,人口密度的过大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