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范丹  梁佩凤  刘斌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6):2741-2750
以2006~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为样本,结合空间扩散效应深入探究雾霾污染的影响机理,并对已出台治霾政策的治理效果和传导机制进行识别.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雾霾污染具有一定时滞性、空间相关性和时空“警示作用”;以往环境规制由于诱发污染产业地区间就近转移对减霾贡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大气十条”的治霾效果明显,到2016年该政策的实施使重点关注的三大经济带PM2.5显著降低约7.1%,其中,中部和东部区域政策实施城市治理效果最为显著;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区环保部门通过对重污染企业的限产整治取得了降霾的短期治理效果,但对重污染企业的创新激励传导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未来雾霾治理政策更需注重如何通过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建立根治雾霾污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2.
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催化剂的选择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催化氧化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在对化学氧化法的不断改进中,逐步发展出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不同的氧化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不相同,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不同,催化剂与氧化剂之间存在匹配问题,因此对催化剂要进行筛选评价。  相似文献   
93.
为解决大型地质灾害背景下应急救援初期救援人员、应急救援装备与受灾地点的分配问题,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将应急救援三方主体之间的选择过程描述为三边匹配问题;然后,标准化处理匹配三方主体的多属性偏好评价信息,构造多属性综合偏好得分矩阵,并以系统稳定性和总偏好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应急救援初期背景下的三边匹配满意稳定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考虑各主体偏好对于资源分配的影响,能实现应急救援背景下救援人员、应急救援装备与受灾地点三方主体的合理匹配,有助于缩短应急救援部署时间,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4.
波形潜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低、中、高水力负荷分别为0·2、0·4、0·8m3/(m2·d),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表明:水力负荷对CODCr和TP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都是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下降;对NH3-N和TN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5.
曝气对无植物波形潜流人工湿地除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构建了一种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WSFCW)模型,并采用人工曝气手段增强其脱氮效果。选择2种曝气强度分别为100~180 mL/min和300~350 mL/min 2种曝气方式分别为第1个波形区间(1#)和第2个波形区间(2#)同时曝气...  相似文献   
96.
引导设施蔬菜种植户实现绿色转型是保障国家“菜篮子”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中国设施蔬菜生产分散,不易于政府和消费者监管,种植户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屡禁不止,仅从生产端发力恐难以实现上述目标。为此,该研究从销售端着手,基于山东省五市十一县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模型,考察参与电商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参与电商的设施蔬菜种植户采纳绿色生产行为的概率比非电商户高23.7%,利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参与强度角度讲,高强度参与比低强度参与电商更能提高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水平;从参与模式角度讲,平台电商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提升作用要强于社交电商。(2)异质性分析发现,作物类别、经营规模和风险偏好会导致影响效应分化,参与电商对根茎类、中等规模、风险偏好型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尤为明显。(3)机制分析发现,价格预期激励、交易成本节约、信息获取便利、质量信誉评价是参与电商影响设施蔬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中介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依次为20.48%、16.60%、8.28%、10.63%。据此提出:鼓励种植户通过电商...  相似文献   
97.
基于环境匹配的人才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对人才与环境的相容性有着特殊的影响.人才基于对自身与环境匹配情况的内在判断做出地域选择.因此.人才流动被看成是人才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之一,它实现人才与环境的"匹配".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本文探讨了环境与人才的一致性匹配和补偿性匹配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对412名来自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经济环境下,环境的文化、气氛、价值观、目标、规范等基本特征与人才的人格、价值观、目标、态度等方面的一致性匹配对人才的流动倾向不具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的社会生活供给、财政、职业发展空间、工作任务、人际关系与人才需求的补偿性匹配则对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组织应从有竞争力的薪酬管理、多向的职业发展通道、科学的职位体系设计和融洽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入手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98.
文章以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2×1000MW机组电除尘器的总体设计方案为例,分析了百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配套电除尘器的特点,总结了其电除尘器的设计要点及运行中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中国农业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绿色防控技术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四川省623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分析了绿色防控技术对农户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能够显著改善稻农的经济收益。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状态相比,采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使农户每亩水稻的毛收入增加104.96%,每亩水稻的净利润增加40.45%。②从作用机制上看,采纳绿色防控技术使稻农获得了更高的市场溢价,同时有利于激励稻农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并增加对农地的投入,包括提高有机肥和种子的投入费用。③尽管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即提高了病虫害损失率,导致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整体而言,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价格溢价弥补了因病虫害引致的产量损失,改善了稻农的经济收益。④绿色防控技术对稻农经济收益的影响会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最后,研究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农村互联网设施、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加强对农用化学投入品的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基于课题组在7省区1 356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双差分析模型对IFAD项目的扶贫绩效进行了测度;选用人均纯收入作为贫困代理指标,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项目干预的净效应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核匹配和半径匹配(0.001)方法测算了项目的干预效果,定量评价了联合国IFAD中国项目对项目区受益人精准脱贫的实际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IFAD项目脱贫效果显著:IFAD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贫困农户脱贫率的净贡献为18.71%,由于IFAD项目实施而摆脱贫困的受益人总数达到80.746万人,其中直接受益人46.113 7万人,间接受益人为34.632 3万人;2从收入结构来看,IFAD项目干预对贫困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最大:采用Di D、包含控制变量的Di D、加权最小二乘Di D和PSM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IFAD项目实施使项目受益人的种植业收入人均增长了1 031.15元,且在0.05的水平上显著;3从家庭特征来看,市场便捷程度和户主学历对IFAD项目干预效果的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旨在提高IFAD中国项目脱贫绩效的政策建议:1应充分发挥联合国IFAD项目精准脱贫的示范效应;2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以优化贫困户的收入结构;3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道路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