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国华 《灾害学》1997,12(3):28-33
洞庭湖区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是其孕灾环境的易灾性及承灾体较低的承灾能力共同决定的.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应实行“治江、控制四水与洞庭湖本身治理”三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07,(5A):40-40
近年来,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已不断增至256家,1亿多吨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洞庭湖水质污染日趋加重,已经严重危害到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从去年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整治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排污问题。目前,洞庭湖区已有254家造纸企业被关闭,洞庭湖水质已经初步好转。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环境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于新时代洞庭湖江湖关系协调、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幸福有着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湖南省洞庭湖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日益集中,农村水环境问题整体呈增长态势,如:季节性水资源短缺严重,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明显,防洪减灾能力严重不足等。立足湖南省洞庭湖农村水环境现实问题,从水文情势变化、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处理、科研创新能力、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农村水环境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既有助于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农户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20个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筛选出能直接反映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6个因素作为计算指标,并考虑不同洪涝风险程度对各区域的影响差异,就农户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一半左右区域的农户在洪涝灾害面前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说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严重.同时,农户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南洞庭与西洞庭的农户要高于东洞庭;分布在南洞庭湖区和四水尾闾县市区的农户要高于沿湖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郊区农户.由此可见,洪涝灾害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和生态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稻区化肥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洞庭湖区2010年2、020年人口将分别达到1 396.38×104人、1 492.31×104人,稻谷总需求量分别为5 002.17×103t,5 284.79×103t,化肥投入实物量将分别为1 466.91×103t,1 549.79×103t。在总结国内外化肥投入影响环境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化肥环境影响评估模型,预计2010,2020年洞庭湖区区水稻生产因化肥带来环境成本将分别达到2.2×108元、2.32×108元,占稻谷销售效益的3.4%和3.13%,稻田生态系统和社会将难以承受,建议政府在化肥过量施用的地区征收化肥环境税。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是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又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分析洞庭湖区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进行了湿地生态脆弱度的量化评价,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建林 《四川环境》2001,20(2):55-58
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探讨长江中游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与移民安置容量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治理的区域社会经济依托条件和限制因素,我们在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的支持下,开展“洞庭湖农村工业发展与移民建镇的案例研究”。洞庭湖区人口和城镇密集,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退田还湖和平垸行洪的人口压力很大,移民安置任务艰巨。课程组对位于洞庭湖区的常德、岳阳两市的汉寿,安乡,岳阳3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6个案例乡镇进行了重点访问与移民问卷调查和乡镇企业问卷调查。以移民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政府在移民安置中采取的战略模式和空间取向与移民的就业和居住意愿,深入认识移民安置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统一的洞庭湖区移民建镇长远规划和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预报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根据1952~1988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 > 一季稻水田(27.03 g/kg) > 水旱轮作地(24.79 g/kg) > 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