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洞庭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潜力大.但由于盲目开发、泥沙淤积和环境污染,导致野生动植物生境被破坏,生物生产力下降,并造成物种灭绝.因此,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投入,保护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湖区特色的产业结构,对洞庭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2.
从湖泊水域环境异变论洞底湖区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景保  朱红旗 《灾害学》1997,12(4):80-84
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泥,人类活动的合成作用而导致不域环境异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负效应,并从改善湖泊水域环境的角度上,提出了节制进口,疏浚河湖,稳定湖面和扩大出口等有效治理途径,以尽快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53.
洞庭湖区芦苇和荻的饲用潜力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洞庭湖区拥有丰富的芦苇和荻资源。两者鲜嫩时的化学与营养成分接近优良牧草黑麦草,适于饲喂牛。若于拨节中期收获2~4次,则可年产干草4.5~7.5×105t,可为8.22~20.55×104个黄牛单位提供全年用优质饲草;若再与湖区丰富的农副产品相配合,发展集约化商品性的养牛业是切实可行的。收获的牧草可通过青饲、青贮、调制干草、加工成草粉或颗粒配方饲料的方式加以利用。为保障秋季其他用途的收获及第二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人工促进再生复壮和加强宏观调控是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论述了洞庭湖区资源环境特征,分析了与农业开发有关的区域生态经济问题,推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灾害恢复力作为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一起成为当前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灾害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鲜有深入的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开展。为进一步理解水灾恢复力的内涵和实质,为区域恢复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作者在原有对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的洪水高风险区水灾恢复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由自然维、经济维、组织维、社会维组成的四维区域水灾恢复力概念模型,然后细致分析了区域水灾恢复力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区域水灾恢复力评估模型。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洞庭湖区区域水灾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2012年的春天,是个令人悲恸的“倒春寒”:从3月,3日到5月18日。长江流域湖南省洞庭湖区域发现12具江豚尸体,长江安庆段也发现8只死亡江豚。而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有20多头江豚死亡。几乎是去年全年死亡量。  相似文献   
57.
洞庭湖区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0年代洞庭湖区大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小、水情恶化、灾情放大。从若干基本关系的分析入手,诊断其变化、问题及成因,反思抗洪救灾实践,探讨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对策:第一,要正确处理水沙关系,水沙兼治,治沙为本。为此,要建立长江上游地区和四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和加快四水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建立高洪水风险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第二,要正确处理江湖、湖垸关系,南控北引,湖垸易位。为此,要建设三峡工程,三口建闸,四水建库,联合调度;要开辟荆南分洪道,行南北分流;有计划地向江汉平原和湖区低洼地区引洪放淤。第三,要正确处理堵疏关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为此,要抓紧制定河湖疏浚和河湖 治规划,重点是洪道清淤和河道扫障,同时加固大堤.四,要正确处理蓄洪与建设的关系,建立“蓄洪特区”,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为此,要建立流域性蓄洪垸权威管理机构;及早研究蓄洪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避免出现毁灭性后果。  相似文献   
58.
1954年水灾是洞庭湖区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对湖区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灾过后,政府组织湖区人民积极进行救济工作.在建国初期"生产自救"方针影响下,洞庭湖区人民在政府组织下开始加大粮食的生产、血吸虫病的调查与防治以及对大小堤垸进行修复.但面对严重的灾情,粮食供应问题远远大于水患治理的迫切性,这种粮食需求与...  相似文献   
59.
余德  周卫军  谭洁  郭子川  李娟 《生态环境》2014,(11):1799-1805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对区域气候的调节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全球变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区范围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为了更好地认识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情况,同时为准确的判断该区温度未来的变化趋势奠定基础,利用1995年、2004年和2013年12景冬季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了洞庭湖区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的地表温度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三时相温度等级图的面积统计与直观对比,分析了洞庭湖区在三峡蓄水前后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资料、DEM、坡度等数据对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各温度等级面积成正态分布,主要以中温区、较高温区和较低温区为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低温区主要分布在水体,而高温区则没有明显的分布特征。(2)受雨雪天气影响,2004年的高温范围减少,减少情况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5.38%、2.12%、0.71%,表明冷气流对西洞庭湖区的温度变化影响最强,而东洞庭湖区最弱。(3)2013年高温范围增加,且变化强度呈现出西洞庭湖区〈南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的空间特征,面积变化比例分别是2.21%、2.38%、2.68%,表明在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东洞庭湖区的地表温度受到较大影响。(4)植被的覆盖情况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而坡度、海拔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坡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冷气流对温度的影响,地势较高地区与阳坡出现高温情况则表明地表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0.
三峡建坝前后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  谢炳庚  秦建新  张猛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2):2068-2080
根据洞庭湖区1987—2008 年的6 期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及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建坝前后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以及对洞庭湖区湿地演变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减小,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②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斑块间的结合度降低;泥沙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加大后降低,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增大;苔草滩地和芦苇滩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后经历了增大→减小→增大的过程;防护林滩地的破碎化程度由减小到增大到再增大;耕地(水田、旱地)破碎化程度在逐渐增大;建设用地斑块数增加最多;林地的结构相对稳定;③三峡工程运行使洞庭湖区湿地的水沙和泥沙淤积发生变化,导致湿地呈正向演替,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