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8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2896篇
安全科学   841篇
废物处理   435篇
环保管理   369篇
综合类   5906篇
基础理论   1293篇
污染及防治   1299篇
评价与监测   332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437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21.
温度对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规模生物强化除磷A2/O活性污泥工艺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对系统COD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30.9±0.8)℃降低到(9.1±0.6)℃时,A2/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显著下降,系统对TN和TP的污泥去除负荷明显下降.通过污泥反硝化除磷活性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最大厌氧释磷速率、最大好氧吸磷速率和最大缺氧吸磷速率都降低.活性污泥中反硝化除磷菌(DPB)占聚磷菌(PAOs)总量的比例随温度降低稍有下降,但平均值仍维持在47.5%左右.用阿伦尼乌斯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系统中活性污泥聚磷菌厌氧释磷反应活化能Ea1为148.0 kJ· mol-1,聚磷菌好氧吸磷反应活化能Ea2为228.8 kJ·mol-1,发生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除磷菌的吸磷反应活化能Ea3为315.8 kJ·mol-1.对不同温度下污泥絮体粒径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粒径分布更加集中,系统中活性污泥絮体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不利于污泥絮体内部反硝化除磷缺氧微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2.
高岭土负载纳米Fe/Ni同时去除水中Cu2+和NO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翔  高滢  陈祖亮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7):1898-1906
工业废水常含有不同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和无机阴离子,而如何有效去除复合污染物就成为环境科学前沿研究的挑战性课题.这些污染物因化学性质不同而导致去除机理和途径也不同.本文采用合成高岭土负载纳米双金属Fe/Ni(K-Fe/Ni)同步去除水中Cu2+和NO-3.结果表明K-Fe/Ni能有效去除水中Cu2+和NO-3,但它们的去除效果却会相互受到影响.在Cu2+浓度为200mg·L-1时,NO-3的去除率达到42.5%;而未加入Cu2+时,NO-3的去除率仅有26.9%,说明Cu2+的存在提高了NO-3降解效率.同样,水中NO-3的存在也影响Cu2+的去除(Cu2+去除率从99.7%降到96.5%).但NO-3浓度对去除Cu2+的影响小于Cu2+浓度对NO-3的影响.通过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EDS)和X射线光电分析(XPS)对K-Fe/Ni表征的结果显示,反应后K-Fe/Ni的表面存在铁的氧化物、Ni0和被还原的Cu0.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发现K-Fe/Ni同步去除水中Cu2+和NO-3的机理是:高岭土负载下的纳米Fe0作为还原剂,在Ni0的催化产氢作用下将Cu2+还原成Cu0并沉积在K-Fe/Ni上而形成纳米Fe/Ni/Cu三金属催化剂,从而加速催化水中NO-3降解.  相似文献   
323.
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藻细菌B1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及起作用的胞外活性物质的类别,研究了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获得的溶藻细菌BI的无菌滤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过程中的叶绿素a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对溶藻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当100 mL藻液中加入1 mL的无菌滤液,除藻率达到了83%.B1无菌滤液使藻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上升,48 h达到最大值153%,球形棕囊藻的SOD、CAT活性在处理开始后保持下降趋势,分别在96 h、48 h达到最低值27%、33%.研究表明B1无菌滤液(不大于1 mL)对棕囊藻的溶藻效果与加入的量成正比,且主要通过降低机体中保护酶的活性和加剧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等来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细菌B1分泌的胞外活性物质中可能含有芳香醛类且包括载有磷基团的有机物,但不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324.
太湖春季和秋季蓝藻光合作用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yto-PAM浮游植物分析仪测定太湖蓝藻光合作用活性的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太湖蓝藻光合活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春季蓝藻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 (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之比)和实际光量子产量Fv'/Fm'分别在0.35~0.49和0.16~0.29之间,秋季蓝藻分别在 0.33~0.53和0.21~0.43之间,太湖秋季蓝藻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和实际光合作用能力大于春季蓝藻.春季和秋季蓝藻的非光化学淬灭NPQ(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分别在0.012~0.17和0.035~0.26之间,秋季蓝藻的NPQ高于春季蓝藻,说明秋季蓝藻的自我保护能力高于春季蓝藻.快速光响应曲线(Rapid light curve, RLC)的特征参数表明春季蓝藻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光饱和强度点高于秋季蓝藻;从空间分布来看,蓝藻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实际光合作用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在营养水平低和有水草分布的湖区相对较低,富营养化水平高的湖区则相对较高.因此,降低太湖营养盐浓度,恢复水生植物,能够抑制蓝藻的光合作用活性和生长,从而降低蓝藻水华强度.  相似文献   
325.
葛诚  沈晓铃  李大成 《环境工程》2013,31(2):5-7,11
呼和浩特市可镇污水处理厂近期建设规模1.0×104m3/d,远期总规模2.5×104m3/d。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组合式A2/O生化池+砂滤,污泥处理采用污泥贮池+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尾水采用液氯消毒,设计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总结分析了工艺设计的技术特点。同时阐述了针对低温条件下的运行保障措施和要求,为寒冷地区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6.
武永利  相栋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2):2117-2126
综合考虑太阳因素、地形因素、地表积雪覆盖情况、云量以及非均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基于FY2 号静止卫星构建晴空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并利用山西省3 个辐射观测站2011 年逐时、逐日、逐月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对其估算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逐时误差在±1 MJ·m-2之间,逐日误差在±5 MJ·m-2之间,表明模型计算的太阳辐射误差较小,稳定性较好;逐月误差结果显示,三个站模拟值都大于实测值,且误差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冬季误差高于夏季;进一步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三站线性拟合度均在0.86~0.92 之间,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模型计算的太阳辐射准确性和精度较高,且在数值拟合上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的太阳总辐射量,证实该模型应用于FY2 号气象卫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7.
李非里  牟华倩 《环境科学》2013,34(6):2232-2239
研究了pH 4.0的水溶液中各种金属离子对合成的δ-MnO2去除对叔辛基酚(4-t-OP)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应150 min时,δ-MnO2对4-t-OP的去除率达到100%,但当反应体系中含有金属离子时,去除效果受到抑制.抑制效果随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随金属离子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pH 4.0条件下,Pb2+和Mn2+的抑制效果最强,其次为过渡金属离子,再次是碱土金属离子,而碱金属离子基本上不产生抑制作用.还比较了δ-MnO2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其对Pb2+的吸附作用最强,在其余的金属离子中,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稍大于碱土金属离子.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所产生抑制作用的源于其占据了δ-MnO2表面反应位点并与4-t-OP形成竞争,而抑制作用大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δ-MnO2与金属离子间吸附作用强弱的差别,MnO2表面结构的变化,以及溶液中自由态金属离子的分布比例及其离子半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328.
UV和H2 O2联合消毒灭活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一清  周玲玲  张永吉 《环境科学》2013,34(6):2205-2209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对单独紫外线(UV)、H2O2及两者不同组合方式的灭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大肠杆菌基本无灭活效果,加入浓度为20 mg·L-1的H2O2接触时间为30 min时,灭活率仅为0.02个对数级;单独UV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灭活大肠杆菌,紫外线剂量为10 mJ·cm-2时,灭活率可达到4.51个对数级.紫外线和H2O2联合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毒效果,且不同的组合方式对灭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先UV后H2O2消毒效果优于先H2O2后UV,当紫外线剂量为5 mJ·cm-2时,加入H2O2分别反应2.5、5、10、20 min后,两者的灭活率分别较单独UV消毒增加0.09、0.35、0.38、0.68和0.01、0.07、0.14、0.53个对数级.而UV与H2O2同时消毒效果优于UV与H2O2顺序消毒,当紫外线剂量为5 mJ·cm-2时,加入H2O2反应20 min后,灭活率较UV-H2O2和H2O2-UV工艺分别增加了0.43和0.58个对数级.随着紫外线强度的增加,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29.
研究了A2O工艺不同污泥龄(Sludge retention time,SRT)条件下中佳乐麝香(Galaxolide,HHCB)与吐纳麝香(Tonalide,AHTN)的去除和迁移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各池中水相与泥相中HHCB和AHTN的浓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2O工艺对HHCB的去除效果好于AHTN。高SRT条件(15,20 d)下HHCB、AHTN的总去除率明显小于低SRT条件(5,10 d)下的总去除率。  相似文献   
330.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 onto organo-bentonite was investigated.Natural bentonite from Gao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 was collected.Organo-bentonite was prepared by intercalation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into the natural bentonite.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organo-benton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tmorillonit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bentonite.The basal spacing of the natural bentonite is 1.47 nm,which increased to 1.98 nm on intercalation with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Moreover,both 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increased with intercalation.Clear CH2 stretching(3000-2800 cm-1) and scissoring(1480-1450 cm-1) modes of the intercalated surfactants were observed for organobentonite.Compared with the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is more 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 onto organo-bentonite.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 onto organo-bentoni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dsorbent dosage.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2-mercaptobenzothiazole onto organo-bentonite fits well with the Langmuir model.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organo-bentonite for 2-mercaptobenzothiazole was 33.61 mg/g,indicating that organo-bentonite is a promising adsorbent for 2-mercaptobenzothiaz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