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71.
亚高山草甸土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受特殊的土体结构和气候条件影响,浅层草甸土在雨季常发生解体并逐级溜滑,造成大面积的土体侵蚀和草甸退化,是川西高原生态脆弱的典型表现之一。在亚高山草甸土浅层溜滑侵蚀野外原型调查的基础上,结合TOPMODEL模型,考虑汇水区内地形与地下水流侧向流动的特点,并考虑渗透压力的影响改进了TRIGRS的无限斜坡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降雨型亚高山草甸土浅层溜滑侵蚀的空间分布预测模型(Ad-TSMS模型)。通过模型验证表明:Ad-TSMS模型的预测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浅层溜滑侵蚀灾害点编录数据的吻合度更高,说明对TRIGRS模型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本研究对准确地预测亚高山草甸土浅层溜滑侵蚀的空间分布,制定相应的草甸土浅层溜滑侵蚀防治措施和合理的高原生态保持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2.
叶远行  陈安强  李林  闵金恒  王炽  闫辉  张丹 《环境科学》2024,45(6):3225-3233
减少外源氮投入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氮累积和地下水氮污染,休耕是减少外源氮投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农田休耕对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以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耕前(2017年12月)和休耕后(2020年8月和2021年4月)农田0~100 cm土壤剖面氮累积和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休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剖面氮含量和储量,休耕后0~30、3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TN、ON、DTN、NO3 --N和NH4 +-N含量分别降低18.4 %~36.5 %、16.1 %~26.8 %、54.0 %~130.2 %、59.5 %~90.8 %和60.1 %~110.6 %.休耕前0~100 cm土壤TN、ON、DTN、 NO3 --N和NH4 +-N储量分别为(17.20 ±0.97)t·hm-2、(15.50 ±1.23)t·hm-2、(0.68 ±0.06)t·hm-2、(266.8 ±31.17)kg·hm-2和(18.7 ±3.04)kg·hm-2,休耕后各形态氮储量分别下降了25.5 %、23.3 %、44.7 %、80.1 %和59.9 %.休耕也改变了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和形态构成,休耕后地下水中TN、ON、NO3 --N和NH4 +-N浓度分别下降了88.4 %、82.7 %、92.1 %、65.8 %,ON/TN和NH4 +-N/TN从休耕前的26 %和6 %升高至休耕后的39 %和17 %,而NO3 --N/TN从休耕前的61 %降至休耕后的41 %.地下水氮浓度和形态变化与休耕前后土壤中DTN、NH4 +-N、NO3 --N和地下水中pH、ORP、DO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见,休耕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剖面氮累积,缓解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有利于防止高原湖泊的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73.
采用沉砂、序批调节沉淀及浅层介质过滤的物化组合方式处理大连港专用矿石码头洗矿污水,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运行参数.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法处理洗矿污水,其出水水质可达<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中绿化用水标准(其中悬浮物不大于10 mg/L).  相似文献   
174.
由微振动记录用剥层法研究浅层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江苏华电句容发电一期2×1000 MW发电机组场地情况,布设了三角形嵌套和同心圆台阵进行微振动观测,采用空间自相关法计算频散曲线,并用剥层法反演得到该工程场地浅部的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与钻孔探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用微振动台阵记录反演浅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在工程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不需要人工源,对避开噪声要求不苛刻、成本低且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等优点,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采用超效浅层气浮+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某造纸厂的废水,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运行参数及经济技术指标。运行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其出水水质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6.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在0.21~5.52 mg/L之间,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高氟地下水占75%,呈弱碱性环境,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SO4-Cl型。浅层地下水的F-富集主要受水岩交互作用控制,弱碱性环境提供的OH-促进F-解吸,萤石溶解、白云石和方解石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F-释放。此外,农业灌溉和工业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对浅层地下水F-浓度影响较大。蒸发浓缩作用和农业施肥仅影响部分地区F-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7.
以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影响较大的污染源调查采样,分析了该地区所采602组水样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无机污染较严重,基本形成面状污染,地下水超标率高达83.4%,超标率最高为碘化物。有机污染物检出率34.2%,主要包括二氯甲烷、萘和1,2-二氯乙烷等,以点状分布为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大气降水、污水灌溉、农业施肥以及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78.
以豫东平原惠北试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研究区域包气带土壤蓄水库容、土壤前期含水量、地表径流、潜水蒸发量等资料数据计算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确定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系数.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短时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反比例关系;当降雨强度一致时降雨量与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入渗补给系数呈正比例关系,在降雨强度低于15 mm/h的条件下,降雨量主要用于补充包气带缺失的水分和土壤、作物、植物等的蒸发蒸腾消耗,无法对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进行有效补给.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揭示浅层碎石土滑坡的变形解体破坏机理,通过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不平衡推力法和不分离接触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获得了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运用碎石土边坡地下水管网状排泄系统的理论,分析了该类型滑坡的变形解体破坏过程,揭示了强降雨作用下浅层碎石土滑坡变形解体破坏的主要机理和一般的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浅层碎石土滑坡的解体破坏过程中,滑体位移、滑体沿滑面滑动状态和塑性应变的发展以及滑面上摩擦应力的发挥程度是不一致的;强降雨是浅层碎石土滑坡体发生失稳的主要触发因素;采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该类型滑坡在降雨作用下所处的实际状态及滑坡的滑动过程,为该类型滑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