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8篇 |
综合类 | 101篇 |
基础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国内原油储罐浮盘密封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当前浮盘密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延长密封使用寿命,提出了若干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城市浅水景观湖泊因其在水循环系统中的特殊性和其景观功能容易产生富营养化污染。针对位于成都市的某小型景观水体,混合了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多种污染源,可持续生态维护难度较大,探索了利用水生态系统模型AQUATOX来模拟和预测该景观水体的水环境状态。根据为期1年的水质参数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来源污染负荷对水体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利用实测数据拟合模型结果,分析模型运行的敏感参数,对相关参数进行率定,以增加模型对该水体水生态演变预测的准确性。使用高度拟合模型对水体富营养化关键决定参数TP、TN以及NH3-N对该浅水景观湖泊水质的影响,利用SWMM模型模拟LID措施对入湖雨水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LID措施后TP和TN的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分别减少59.34%和58.39%,NH3-N的负荷降低21.94%,对降低面源污染效果负荷良好。水体中TP、TN和NH3-N含量的平均削减效果分别为38.57%、42.2%和58.31%,可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对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的净化能力季节性差异较大.各水质指标春季和冬季自净效果较好,夏季自净效果较差的是NH4+-N和NO3--N,秋季是TP和Chl-a.湖泊四季水体有机污染较轻,TN、TP污染严重.TN、TP浓度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因子.Chl-a浓度显示湖泊在夏秋两季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冬春两季转变为中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的生长与暴发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并影响到湖泊的自净能力.影响水体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农田肥料流失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过量使用有机肥使得夏季湖泊水体中有机氮占TN的主要部分,其他季节NO3--N占TN的主要部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的3个主成分分别为浮游植物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和Chl-a)、农田排水因子(pH、DO和TN)和营养因子(TN和T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湖泊11个采样点4个季节的水质可聚为两大类,春秋冬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这一结果是受温度变化及农田排水所致.利用水温和pH拟合出用于计算湖泊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TN、TP、Chl-a的线性方程,提高了现场快速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张玉平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9(1):26-29
针对一起使用箱式浮盘技术的内浮顶储罐闪爆事故,分析了箱式浮盘的失效原因。对比分析了箱式浮盘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要求,调研了国内箱式浮盘的使用现状和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情况。针对此次事故当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箱式浮盘的技术现状,提出了提高箱式浮盘技术水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目前外浮顶及内浮顶罐在石油化工行业已被广泛地使用,其有效地控制了罐内储存油品的蒸发损耗.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从减少蒸发损耗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控制罐内低液位使得浮盘处于悬浮状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6.
针对2012年在福建沿海致鲍鱼大量死亡、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米氏凯伦藻赤潮,为验证鲍鱼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否来源于米氏凯伦藻自身的毒性效应,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分离自赤潮现场的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过程中,监测了曝气与非曝气条件下,环境因素中氨氮(TAN)、pH、DO的变化。研究发现,曝气条件下,实验体系中DO的变动范围为7.3~7.8 mg/L,pH的变动范围为7.5~8.2,TAN浓度的变动范围为0.0035~0.084 mg/L(能维持贝类正常生存),此时米氏凯伦藻趋近于赤潮现场藻细胞数量时(3107/L),鲍鱼48 h死亡率为33.3%,96 h内死亡率达100%,说明此时鲍鱼的急剧死亡是由米氏凯伦藻本身的毒性效应引起的。在非曝气条件下, DO由7.1 mg/L降低至1.8 mg/L,实验体系中pH的变动范围为7.2~8.1,TAN的变动范围为0.007~0.051 mg/L,此时米氏凯伦藻藻细胞数量为3107/L时,鲍鱼16 h内死亡率达100%,说明低氧的环境条件可以导致赤潮对鲍鱼的毒性效应加剧。由此可以推测,赤潮发生时皱纹盘鲍短时间内的大量死亡与米氏凯伦藻本身的毒性效应有关,而低氧等环境条件可以导致毒性效应加剧。 相似文献
107.
108.
110.
盘龙江流经市区段污染严重,水质常年监测为劣Ⅴ类。经多年治理,水质有所好转。在目前污染治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改善盘龙江水质,需要在污染治理上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