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706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10篇
综合类   2380篇
基础理论   406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湿地沉积物间隙水中无机、有机以及生物胶体普遍存在且迁移活性强,这些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环境污染行为及其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有关湿地环境中胶体态组分耦合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相应的形态监测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重点分析了有关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胶体-重金属形态及相关原位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国内外高分子凝胶基重金属形态监测技术的研究态势,指出传统原位采样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型湿地采样技术在胶体态重金属原位监测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2.
屠宰废水属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由于农村地区受经济及技术水平制约,传统屠宰废水处理工艺运行、维护、管理较为复杂,处理出水难以稳定达标排放。以湖北省-德国萨克森州环保技术合作契机,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对蕲春县某小型机械化屠宰厂污水处理站进行好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改造,探索并优化小型屠宰废水处理新工艺,使其便于运行、维护及管理,处理出水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改造后调试运行期间组合工艺80%保证率下好氧单元COD去除率达到85.6%,氨氮去除率达到42%;人工湿地单元COD去除率达到54%,氨氮去除率达到90.3%,并对粪大肠杆菌有一定去除能力。该组合工艺操作及维护管理较简单,适宜在农村地区小型屠宰厂废水处理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3.
以天津市空港经济区塘-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为对象,研究再生水补给条件下系统表层土壤磷的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表层土壤总磷(TP)含量的空间变化不大,范围介于662.2~782.4 mg/kg。从磷的赋存形态看,有机磷(Org-P)为表层土壤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含量介于415.9~499.0 mg/kg,占TP的62.8%~64.1%;其次为钙磷(Ca-P)和交换态磷(Ex-P),分别占TP的19.9%和10.5%;铝磷(Al-P)、铁磷(Fe-P)和闭蓄态磷(Oc-P)的含量最低。从磷的活性角度分析,Ex-P的含量明显偏高(74.0 mg/kg),占活性磷(Ex-P、Fe-P和Al-P含量之和)的60%以上,可作为表层土壤重要的磷源。从剖面垂向梯度看,活性磷的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表明表层土壤存在磷释放风险;与活性磷不同,其他形态磷(Oc-P、Ca-P和Org-P)的含量在垂直剖面上波动不大。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各形态磷含量的变化基本与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无关,其中,Ex-P的生物地球化学活性最强,与3种形态磷(Fe-P、Ca-P和Oc-P)之间均存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4.
干湿交替改善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2013年冬季表流湿地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OM)和氮(N)磷(P)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和蓄积能力。结果表明,表流湿地正常运行时,小范围的水深差异对经历落干过程的土壤OM、N和P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值,土壤对氮素的缓冲能力和对磷素的蓄积能力均明显增强。因此,落干能够明显恢复表流湿地土壤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935.
针对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提高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和表面覆盖地膜的强化方式,开展冬季运行试验,分析试验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经强化措施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措施后,各指标平均去除效果都有较大提高,COD去除率由25%提升至49%、TN去除率由27%提升至45%、TP去除率由29%提升至51%。  相似文献   
936.
为了研究湿地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与地表植被关系的特征,在三个不同的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野鸭湖湿地近十年来退水湿地面积中土壤种子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区域的地表植被在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进行了春、夏、秋三次统计。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种子与地表植被在不同的退水时间条件下,差异显著。文章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与地表植被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今后利用土壤种子资源在湿地恢复和湿地保护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7.
广东湛江次生与原生红树林群落碳储量与掉落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落调查、异速生长法计算以及样品测定,分别对2010~2011年期间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次生桐花树和原生木榄群落的植物和土壤储量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掉落物收集筐对掉落物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桥桐花树与木榄群落的植物碳库(以C计,下同)分别为(51.16±12.06)×106g/hm2和(38.52±6.94)×106g/hm2,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土壤碳库分别为(111.86±7.96)×106g/hm2和(106.13±11.12)×106g/hm2,明显高于植物碳库;次生与原生红树林群落的总碳库没有差异(P0.05)。桐花树和木榄群落的年均掉落物产量分别为556.00 g/m2和971.13 g/m2,均以凋落叶居多,但原生木榄群落的掉落物产量明显高于次生桐花树群落(P0.001)。由此可见,次生红树林桐花树群落与原生红树林木榄群落的碳储量相当,但均显著低于热带地区的原生红树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38.
鉴于我国广西农村具有居民居住较为疏散、地势各异和经济落后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处理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的三种处理工艺:土地渗滤、生物塘—人工湿地和沼气池,并分别分析了这三种处理工艺对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939.
介绍了漓江湿地生态现状及其主要干扰根源,指出漓江湿地主要面临洪涝灾害频繁、枯季缺水、水体污染、河道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水源林的营造和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河道生态建设和管理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40.
2012年夏季,对黑龙江省大庆龙凤湿地内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89个分类单位,包括179中9变种1变型,隶属于6门8纲16目33科67属。利用PRIMER5.0软件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CLUSTER)和MDS多维度分析以及生物环境(BIOENV)连接分析,结果推测湿地内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CODcr,CODmn,BOD,TN和TP为影响群落结构变化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