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705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404篇
综合类   2377篇
基础理论   404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徐飞  张拓  怀宝东  隋文志  杨雪 《环境科学》2021,42(5):2531-2540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壤真菌ITS间隔区定向酶扩增,并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稻田或进行采砂活动可造成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采砂迹地被修复为人工湿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Ace和Chao1指数(P<0.05).稻田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沿江湿地土壤真菌划分为16个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为沿江湿地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1%).自然湿地和恢复湿地的真菌功能群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辅以苔藓寄生真菌、地衣寄生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稻田和采砂迹地的主要功能菌群以凋落物腐生菌和土壤腐生菌为主.动植物病原菌群在稻田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土壤pH、总碳、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在自然湿地进行资源开发增加了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总结了洪泽湖湿地的11种生态服务功能,采用生态服务功能相容性分析方法,将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6个功能区:重要物种栖息区、湖体水产养殖区、水产品精养区、水源供应区、社会文化功能区和污染物降解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四种陶粒组合、一种石灰石碎石5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陶粒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NH3-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石灰石碎石湿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在冬季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以上;湿地系统对TP去除率受季节性变化影响不显著,但随着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基质层对TP的吸附逐渐饱和,去除效率缓慢下降;1号~5号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从秋季42.0%、55.1%、61.1%、49.9%、50.2%下降至冬季21.9%、31.0%、36.5%、28.5%、29.2%,春、夏季处理效率开始回升,并保持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4.
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之一,对不同湿地水鸟多样性进行评价能提出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良性发展的湿地管理措施,亦能更好地保护水鸟资源。为缓解近年来中国自然湿地退化和消失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实施了大量修复自然湿地和新建人工湿地的工程。然而受限于人力、物力和经费,当前对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水鸟多样性的系统调查和评价多局限于单一地点或局部区域。因水鸟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从地域尺度进行不同湿地类型水鸟多样性评价将更为客观,公众科学数据为区域大尺度数据获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借助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数据,比较了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西南4省(市)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水鸟物种多样性和组成相似性;结果共记录到9目19科139种水鸟,其中有94.96%的物种分布于自然湿地,67.63%的物种分布于人工湿地;各类群水鸟在自然湿地中的物种数均高于人工湿地。结果说明自然湿地在水鸟保护中具有重要栖息地功能,人工湿地能为大部分水鸟提供栖息地,但不能完全代替自然湿地。自然湿地中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化草甸以及人工湿地中的水库、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是水鸟,特别是受威胁水鸟分布的重要湿地类型;建议政府部门重点对上述湿地亚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王爱萍  周琪 《四川环境》2005,24(2):76-8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的研究动态,概述了N、P的去除效率、机理及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同时展示了此技术在我国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自动增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采用人工配水模拟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利用改进的自动增氧型潜流人工湿地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COD、NH4 -N、TP进水浓度分别在132.4~392.6mg·L-1、21.58~50.26mg·L-1、3.60~13.17mg·L-1范围内变化时,COD、NH4 -N、TP的去除负荷随着进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最高去除负荷分别为226.38 kg·d-1·hm-2、44.40 kg·d-1·hm-2、10.44 kg·d-1·hm-2,相应的去除率为89.45%、88.93%、90.25%,且系统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997.
以武汉动物园猩猩馆为例,进行了塘-湿地组合系统对城市旅游区降雨径流污染的在线截控作用研究.22场的降雨径流监测结果表明,由沉淀池、塘、一阶湿地和二阶湿地组成的系统对污染物表现出良好的持留能力.在2005年6月26日的暴雨连续流事件中,径流流速由系统入口处的65.5 cm·s-1降至系统出口处的17.7 cm·s-1,径流总量由213.4m3降至31.9 m3,TSS、CODCr、TN、TP的浓度分别由161mg·L-1、226.9mg·L-1、17.0 mg·L-1、0.99mg·L-1降至98.8 mg·L-1、52.8 mg·L-1、4.16mg·L-1、0.41 mg·L-1,颗粒物的体积平均粒径由312μm降低至23.9μm,系统对TSS、CODCr、TN和TP的持留率分别达到92.9%、96.0%、85.7%和80.9%.在2005年7月10日的间断流事件中,整个系统出口无地表径流输出,污染径流全部为塘-湿地组合系统截留.塘-湿地组合系统通过在线截留、缓冲和存储作用,对不同源区降雨径流的产流时间、流速和流量具有多重调控作用,延长了污染物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使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颗粒物的粒径逐级得到降低,减少了污染负荷的输出.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及其保护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论述中国滨海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分析了滨海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红树林湿地和珊瑚礁湿地的作用,并提出了目前滨海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新沂河河水的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 4-N进水浓度相同条件下,香蒲湿地系统出水CODM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3.44 mg/L;美人蕉湿地系统出水NH 4-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75 mg/L;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40%以上,而千屈菜和水葱湿地系统都低于30%;美人蕉、香蒲和千屈菜湿地系统对NH 4-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65%以上,而水葱系统则低于60%.综合比较,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耐淹能力最强,完全淹水22 d以上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耐淹能力最弱,完全淹水7 d后就开始枯萎,17 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若尔盖湿地退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洁 《四川环境》2006,25(4):48-53
本文以四川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主要贡献为:(1)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若尔盖湿地退化趋势进行了科学定量分析;(2)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解析,在寻求利益均衡点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性开发对策;(3)针对湿地退化因素提出了多种对策,其中生态移民的设想对保护四川若尔盖湿地较为适宜;(4)提出了“禁止-限制-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指导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