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39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01.
稀土矿是放射性伴生矿,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伴有较强的放射性,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妥善处理。本文以广东某稀土厂为例,总结放射性较高的优溶渣、镭渣的处理措施,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出这些废渣及在处理废渣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最终处理方式。分别为:综合利用后刺余废渣进行暂存,镭渣经水泥固化后送坑道封存,增加重晶石吸附(除镭)工序,降低废水中的总α、β。通过这些治理,实现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02.
采用硫酸对焚烧污泥残渣中的铝进行浸出,考察了其浸出的最佳条件;并研究了其对印染度水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浓硫酸加入量为0.92mL/g灼烧残渣,液固比为5mL/g,常温,反应3小时的情况下,印粢污泥灼烧残渣中铝元素的漫出率最大,达到96.7%。对制得的硫酸铝混凝剂和商业硫酸铝溶液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浸出液中氧化铝含量略低于液态硫酸铝的行业质量标准,铁含量略高于标准值。制备得到的混凝剂对印染废水混凝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03.
陈海平  周立祥  王世梅  梁剑茹 《环境科学》2009,30(11):3364-3370
城市污泥通常含有大量有机质但也存在数量不等有害金属,在不影响污泥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去除和回收污泥中金属,既使污泥无害化又产生经济效益,意义重大.针对苏州某工业园区污泥重金属含量较高,研究利用生物沥浸-溶剂萃取-电积技术回收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的工艺,并探讨了采用5-壬基水杨醛肟萃取剂M5640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液中萃取分离Cu和Fe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72 h后,城市污泥中重金属Cu溶出率高达90%.当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体积分数为2%,相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以O/A表示)为1/3,沥浸液pH为2.0时,沥浸液中Cu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5%以上,而Fe的共萃率低于10%;反萃取试验结果表明,在反萃取相比为2/1的条件下用1.5 mol/L硫酸溶液进行反萃取,Cu的一级反萃取率达到80.07%;反萃取后的富集Cu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槽电压为2.1 V、电解温度为55℃条件下电积6 h,Cu回收率达到90%以上.在整个工艺中萃余液和反萃液均可循环利用无废液排放,对含Cu高的污泥,利用生物沥浸-溶剂萃取-电积技术回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4.
不同污染类型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法技术对不同污染类型沉积物中的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工汞污染类型河流沉积物中汞形态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强有机质结合态占总汞的比例比较大,其次为碱溶态;万山汞矿区残渣态汞所占比例最高;锌冶炼汞污染沉积物碱溶态所占的比例较高。由此可见,不同排放源对汞形态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705.
固体浓度对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亮  方迪  单红仙  贾永刚 《环境科学》2009,30(8):2347-2352
采用序批式摇床,研究了固体浓度为3%~13%的底泥浓度对生物沥浸法去除污染底泥中重金属(Zn、Cu和C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体浓度增加,底泥pH值下降和ORP上升速率减缓,重金属的沥浸去除速率相应降低;沥浸过程中,当底泥pH值由5.0降至2.0,ORP由200 mV升至520 mV时,重金属的去除率增加最为迅速;不同浓度的处理,沥浸12 d,Zn、Cu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60%~85%、65%~100%和17%~35%.试验发现,底泥沥浸中pH值随时间的变化符合Boltzmann方程,此方程可估算底泥酸化进程.连续提取法对脱毒(沥浸)底泥中残留Zn、Cu和Cr的形态分级显示,底泥中未沥浸去除的重金属绝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环境风险较低.从经济角度考虑,固体浓度10%在底泥沥浸的实际应用中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06.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承担的重点科技专项——“油页岩废渣场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组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专家组表示,该研究成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矿山开采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07.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708.
利用石英砂尾泥等工业废渣制备陶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英砂尾泥、粉煤灰,水磨石渣等工业废渣,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废渣陶粒。通过正交实验对原料配比进行了优选,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石英砂尾泥:粉煤灰:水磨石渣:纯碱为30:43:15:12、焙烧温度为1200℃、恒温时间为10~20min时,陶粒的膨胀率达到60%、简压强度10.5MPa,达到GB/T17431.1—1998要求,为石英砂尾泥等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09.
710.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growth and metal accumulation of Vetiveria zizanioides, Paspalum notatum, Cynodon dactylon and Imperata cylindraca var. major on the tailings, amended with 10 cm domestic refuse complex NPK fertilizer(Treatment A), 10 cm domestic refuse(Treatment B) and complex NPK fertilizer(Treatment C) respectively, and without any amendment used as control (Treatment 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 zizanioides was a typical heavy metal excluder, because the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of the plants were the lowest among the four plants tested. The most of metal accumulated in V. zizanioides distributed in its root, and transportation of metal in this plant from root to shoot was restricted. Therefore, V. zizanioides was more suitable for phytostabilization of toxic mined lands than P. notatum and C. dactylon, which accumulat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metals in their shoots and root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I. cylindraca var. major accumulated lower amounts of Pb, Zn and Cu than C. dactylon and P. notatum, and could also be considered for phytostaliUsaton of tailings. Although the metal(Pb, Zn and Cu)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nd roots of V. zizanioides were the lowest, the total amounts of heavy metals accumulated in shoots of V. zizanioide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four tested plants due to the highest dry weight yield of i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 zizanioides was the best choice among the four species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for both phytostabilization and phytoextraction) of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