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587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3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简称认证中心)隶属于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要负责环境标志相关的管理和研究工作。认证中心内设标准与政策研究室、绿色采购推进室、环境标志使用审核登记室和综合室四个部门。  相似文献   
62.
对话人物:唐丁丁。高级工程师。现任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和菲律宾亚太大学工商经济学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同时还担任环境保护部高级工程师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63.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今日向媒体通报:2012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4.
定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对区域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计算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拟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平均增长速度为15.30%,能源消费碳足迹分配率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模型拟合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③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处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的波动状态,从另一侧面验证了目前两者之间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5.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  相似文献   
66.
杨秀 《世界环境》2014,(6):39-41
<正>近年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排放大国,到2013年排放超过了第二、三位的美欧排放之和,占全球总量的29%。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比美国高约1/5,但二氧化碳排放接近美国的2倍。从能源结构看,我国2012年的煤炭消费是美国的4.3倍,石油不到美国的3/5,天然气消费不到美国的1/5,造成我国的能源碳强度比美国高1/4。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碳强度比英国、德国高1/4,是法国的2倍。  相似文献   
67.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随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相关部署。能源革命,引领经济,推进社会,利惠今世,功弥千秋,但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只有选准了工作的突破口才能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能源的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这是目前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不同地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8.
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导致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研究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减排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扩展的经济-能源-氮氧化物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首次尝试将结构分解方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运用于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实例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的氮氧化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共增排1 522万t,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因素变动对增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107.2%),氮氧化物排放系数因素变动对减排贡献最大(贡献率为-27.3%)。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规模扩大是带动氮氧化物增排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水平提高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最有效的措施,未来经济结构优化、能源强度降低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大潜力,交通部门应受到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9.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准则》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动员公众参与并践行环境保护为落脚点。《准则》共有8个方面内容: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0.
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  陈操操  潘涛  刘春兰  陈龙  孙莉 《环境科学》2014,35(9):3619-3631
区分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是对开放的经济区域进行排放责任划分的基础,日渐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利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二氧化碳排放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呈约4%的年均增长;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为30%~83%,并以国内贸易隐含二氧化碳排放为主;河北的消费和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占区域主导,增速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于北京和天津;京津冀区域为二氧化碳排放净流入区域,存在部分排放责任转移;京津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入地区,冀为二氧化碳排放净转出地区;京津冀三地二氧化碳排放关键部门分布集中且相似度较高,可以考虑区域联合控制.其中,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依赖性最大,承担较大的其他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责任.投入产出分析解析了地区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有利于区域减排的精细化管理和制定相应对策,并促进区域减排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