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587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3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林琪 《环境》2014,(12)
正原本是单纯的"光棍节",如今成了网民疯狂网购的"双十一",在淘宝网和天猫商城抢购打折商品成了剁手党近年的惯例,而每年"双十一"丰收的背后,有的可不只是剁手党这么简单。24小时,571亿,上亿人"剁手"狂欢。从2009年开始,11月11日,原本是单纯的"光棍节",如今成了网民疯狂网购的"双十一",在淘宝网和天猫商城抢购打折商品成了剁手党近年的惯例,甚至有人在微博上晒出内容为"看着  相似文献   
82.
中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就1989-2006年闻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财政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这种中期化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财政政策能源调控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保证国家掌握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基础上,要逐渐开放能源产业的中、下游市场。使不同的经济成分参与到能源市场中来。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能源财政政策调控效应的增强。因此。国家必须增强能源财政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能源财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3.
《中国再生资源》2009,(4):10-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要求,推行资源节约,鼓励循环消费,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4.
江镕 《环境》2013,(3):10-12
探究餐桌浪费产生的缘由,有历史的、现实的、主动的、被动的等等原因,颇为复杂……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档酒店的昂贵筵席预定量大幅减少,同时"光盘行动"、拒绝剩饭等行为蔚然成风。一方面这和当前政府倡导的抵制餐桌浪费和过度消费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朴素节俭、厉行节约等观念的深入人心。但即使是在目前  相似文献   
85.
《环境保护》2013,(8):14
我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几近极限,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尤为明显。煤炭消费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消费结构不合理及技术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及区域的空气质量,需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加强节能降耗,在重点区域有效实施煤炭消费  相似文献   
86.
北京人民正在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良知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用勇气凋整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用行动带动家窿、推幼社会,为绿色奥运尽一份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吴嘉玲 《环境》2009,(9):98-99
绿色企业 绿色企业是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期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它的目标在于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8.
国内     
《环境保护》2012,(10):4-5
倡导绿色消费三部委联合承办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为迎接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增强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部、共青团中央及全国妇联将于6月5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共同主办"6.5"世界环境日文艺晚会。5月10日,文艺晚会新闻发布会在环境保护部新闻发布厅举行。  相似文献   
89.
世人瞩目中国可燃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楠 《环境》2009,(2):48-51
不久前,两则有关中国可燃冰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新华网发布的“南海北部可燃冰储量达185亿吨油当量”;二是《21世纪经济报道》称,“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已通过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组织的审查,此举意味着中国已将可燃冰研究列入国家战略。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推动能源消费呈几何式跳跃增长,并由能源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大国,因此中国能源政策一直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此次中国进军可燃冰的消息,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0.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