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舆情2021年12月20—26日,涉及应急管理领域的网络信息累计40万余条,其中,网络媒体报道量29万余条,网络转发讨论量11万余条。其间,河南柘城县"6·25"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山西孝义盗采煤炭资源案涉案矿主落网、西藏应急厅原厅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江苏常州发生4.2级地震、安徽淮北"5·25"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北京通州"5·9"致3死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等相关新闻话题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农业旱灾损失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不同受旱胁迫下作物蒸发蒸腾与生物量积累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是解析该过程的理论基础,对指导区域抗旱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基于淮北平原两季夏大豆盆栽受旱试验,分别构建了收获时植株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受旱当期和受旱后复水各生育阶段蒸发蒸腾量与同期地上部生物积累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不同阶段受旱胁迫下的产量构成要素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旱胁迫下大豆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15、2016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8),籽粒产量与其各阶段不断积累的地上部总生物量存在定量转化;大豆某一生育阶段受旱当期的蒸发蒸腾量与该阶段的地上部生物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花荚期更为明显;某一阶段受旱对后续各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与地上部生长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距受旱时期越远相关性越弱;大豆在营养生长阶段受旱后复水,鼓粒期的地上部生长机制恢复正常,且这种恢复效应在前期轻度受旱后更为明显;不同阶段受旱造成的籽粒产量损失差异较大,与充分灌溉相比,大豆分别在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和鼓粒期遭受干旱时,2015和2016季的产量分别减少了14.2%和28.0%、18.2%和30.5%、53.1%和56.2%、50.1%和45.2%,花荚期和鼓粒期受旱对籽粒形成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两季鼓粒期受旱胁迫下的收获时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提出了矿区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使淮北矿区“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生产转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5月13日,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86名矿工遇难,28名矿工受伤,经济损失巨大.为此,安徽省政府确定每年的5月13日为全省"安全生产警示日"又是三年后的这一天,2006年5月13日,安徽安庆大龙山铁矿发生坍塌事故,正在作业的8名工人被困井下,生死未卜.当年警钟还在耳边回响,悲剧还在眼前晃动,类似的事故又一次发生,这难道是某种"巧合"吗?  相似文献   
15.
安徽淮北朱仙庄矿加强防治水工作,积极构建管理、投入、科研、培训并重的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投产24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淹面或突水伤人事故,实现了安全开采。据统计,仅最近5年,该矿就在“水帘洞”或“天窗区”解放煤炭250多万t,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颍东区基本概况阜阳市颍东区地处淮北平原、京九经济带腹地,是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的东大门,面积685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4万。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有粮、棉、煤、油等多条专用线。宁洛、济广高速均由颍东接入阜阳市区。区内水系发达,水运畅通,颍河、泉河、茨淮新河可通航  相似文献   
17.
淮北平原“四水”转化模型实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野外实验,采用五道沟实验站和杨楼实验区1965-2007年长系列资料,考虑土壤水垂向运动和再分布、冠层截留、蒸发、填洼、大孔隙、潜水排出补给地表水等要素,采用野外实验数据逐步细化和确定参数,提出淮北平原集总式“四水”转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冠层截留量年内分布确定方法。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对资料的要求较低,实用性较强。模型在杨楼流域应用结果表明,模拟流量过程线精度较高,在潜水位变动过线的拟合上效果较优,在径流过程和土壤含水量的拟合上表现较好。通过模型逐年计算统计,得出杨楼实验流域1991-2007年逐年及多年平均“四水”转化定量关系,为该区水文预报和作物水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全浮世绘     
《现代职业安全》2010,(5):16-17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肥、固始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淮北平原境内6个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基于ngstrm模型推算出淮北平原1959~2015年太阳总辐射。应用线性倾向率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地区57 a来太阳总辐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采用累计距平、Mann-Kendall检验以及滑动T检验法以准确判断太阳总辐射突变年份,同时结合Morlet小波进行太阳总辐射的周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全年与四季,淮北平原太阳总辐射均呈现出北部辐射强,南部弱的分布差异,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范围为 4 600~5 020 MJ·m-2,南北间年辐射平均差值为200~400 MJ·m-2;趋势与突变呈现东西分布差异,淮北平原西部太阳总辐射57 a来的减少趋势明显,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夏季辐射减少幅度最大。太阳总辐射的减少突变主要集中在平原西部于1980年前后发生,且突变均至少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平原东部辐射变化幅度较小,只有夏季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时间段变化不显著,东部代表区域宿州在全年和四季均无突变发生;淮北平原全区存在29 a的第一主周期以及17 a的第二主周期,西部地区以27~30 a的长周期振荡为主,东部地区以9~17 a 中长周期振荡为主,西部周期振荡强度高于东部。总体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资源丰富且稳定。分析表明,日照百分率的下降是导致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日照百分率还随着风速的降低而减少。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趋势系数; 突变点;小波分析;淮北平原  相似文献   
20.
邵敏 《劳动保护》2008,(9):59-59
8月8日,安徽淮北矿业海孜煤电公司出台了《海孜煤电公司安全生产举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