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5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8篇 |
废物处理 | 60篇 |
环保管理 | 24篇 |
综合类 | 195篇 |
基础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35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41.
介绍了喷射混凝土施工的作用机理、适用的范围、优缺点及一些常用的参数,并结合实例讲述了挂网锚杆喷射混凝土施工在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42.
743.
针对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受损综合评判的现状,指出常规检测方法的不足;系统地阐述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原理和优越性,提出运用冲击回波法检测火灾后有缺陷的混凝土结构,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小波分析,提取反映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的特征信息,实现结构损伤检测.实测表明,使用冲击回波法可快速、准确检测火灾后混凝土内部缺陷,通过小波变换对回波信号的奇异性进行检测分析,能有效消除噪声干扰,并准确检测出缺陷位置,可以提高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44.
有约束应力高温全过程后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抗压试验炉进行了有约束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在经历升温、降温及冷却全过程作用后的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约束应力水平和温度等级对升降温及冷却全过程中的混凝土高温变形特性与高温后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约束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明显的残余压缩变形,且对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无约束应力高温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经历低温衰退、强度恢复、高温衰退3个阶段,n≤0.4时有约束应力混凝土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约束应力可提高高温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但其值仍明显低于常温弹性模量;有约束应力高温全过程后混凝土破坏突然,明显变脆。 相似文献
745.
为提高混凝土超声检测的信号噪声比,提高测量精度,研究脉冲压缩调频超声发射的方法.该方法发射具有包络的线性调频超声脉冲,在不提高发射声压的情况下增加了发射能量,可提高超声检测的有效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提高信噪比.笔者给出脉冲压缩和解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脉冲解压缩电路;经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脉冲压缩超声检测能在没有降低测量距离的情况下,明显提高检测的精度,检测到常规检测中不能发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746.
747.
为了从结构层面分析柱截面含钢率和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四榀圆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框架进行定常轴力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各柱截面含钢率和柱内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试件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四榀框架破坏现象均为梁铰破坏机制;随着柱截面含钢率的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塑性变形能力和位移延性显著提高,刚度退化速率降低;而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对试件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与含钢率恰好相反,且影响程度有限;柱截面含钢率与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共同作用,使二者对结构水平承载力和结构耗能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48.
749.
为了研究揭示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特性,基于36组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单轴受压试验,获得了不同锈蚀程度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数据,分析了箍筋质量锈损率对约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点应变、极限应变以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进而研究提出了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箍筋质量锈损率的增加,约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点应变和极限应变逐渐降低;箍筋体积配箍率越小,箍筋质量锈损率对峰值应力和极限应变的影响越显著;当箍筋质量锈损率分别超过15%、10%和30%左右时,大部分方形箍、棱形箍和螺旋箍在试件轴压破坏位置处发生断裂;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够合理描述箍筋锈蚀程度对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50.
为探究遭受氯盐侵蚀钢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修复路径,通过内掺氯盐方式模拟再生混凝土遭受氯盐侵蚀,开展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再生骨料特征和通电参数对电化学除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5~25 mm 再生粗骨料粒径范围的钢筋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是5~30 mm 粒径范围钢筋再生混凝土的1.36 倍;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电化学除氯效率增大,取代率达50% 时,钢筋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较普通混凝土提高约26%;随通电电流密度增大,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增大,相较1 A/m2,电流密度3 A/m2 时的电化学除氯效率是其1.45 倍,电流密度从1 A/m2增大到2 A/m2,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增幅比普通混凝土更明显;随除氯时间延长,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明显增大,相对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前期除氯效率占比更大,7 d 除氯效率是28 d 的51%;基于电化学除氯效率开展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粒径,但电化学除氯时间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