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涂国华 《安全》2000,21(6):8-11
钻孔时产生的带状切屑在孔内钻头的螺旋槽里卷成两条螺旋带排出时,还要随钻头一起旋转,因而极易甩在操作者手上、脸上,造成伤害;有时甚至会钩住头发,将头发卷入旋转的钻头上,十分危险。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钻削切屑伤人。 1 两种伤害方式 1.1 钻屑直接伤人钻屑易使操作者的手、脸受到伤害,甚至将操作者的长发、手套、衣物等带入旋转部位,造成手、臂、头部等处的伤害。1.2 钻屑间接伤人钻屑易使钻头折断,折断的钻头进溅出来容易伤人。  相似文献   
172.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与生态恢复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根据稳态转换理论和太湖五里湖的生态恢复实践,提出以改善生境条件为稳态转换驱动力进行生态恢复,并阐述了降低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清除某些鱼类、改善基底、调节水位、软围隔消浪等生境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3.
废氯气吸收回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废氯气吸收回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广泛应用的碱液吸收法存在运行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废铁屑吸收废氯气且生成副产品聚合氯化铁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为解决“零排放”背景下渤海油田钻屑回收总量大、转移收集困难、高频次吊装等多项难题,满足整井段钻屑随钻实时输送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安全高效、适用于渤海油田水基钻屑处置的远距离输送技术。依托曹妃甸A钻井平台“零排放”项目,对拟定管线敷设方案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钻屑在泵管中的流变性能与压力损失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更好地指导了装置选型和管线敷设方案设计;钻屑远距离输送技术在该平台成功实现了首次应用,高效稳定传输钻屑14 000 m3,平均每天减少吊装作业80次,释放钻井平台甲板面积约150 m2,保障了钻井作业的高效顺利实施,对“零排放”背景下钻屑的收集与输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剩余活性污泥对废弃含油钻屑进行无害化处理。考察了加入剩余活性污泥后混合物料中微生物浓度、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总石油烃(TPH)含量和组分的变化,并对降解后混合物料的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剩余活性污泥后,总细菌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碱解氮含量逐渐减少后保持稳定,有效磷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整体略有增加;剩余活性污泥的加入量为20%~60%(w)时, TPH去除率均达到74%以上,远高于未添加剩余活性污泥的对照组(28.8%);剩余活性污泥的添加能有效促进微生物对含油钻屑中TPH的降解及氮元素的转化,添加50%(w)以上的剩余活性污泥能使处理后含油钻屑的生物毒性更低,更有利于含油钻屑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6.
为了探讨水基钻屑固化填埋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西南某页岩气田为例,选取了3处具有代表性的井场,先对水基钻屑固化处置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然后再对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周边土壤进行监测,分析了固化填埋池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场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是0.45,0.56,0.29,三个井场的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池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与相关标准相比,说明水基钻屑固化填埋暂时未对周边土壤造成影响,属于清洁水平。短期内水基钻屑的固化填埋效果较好,对周围土壤的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7.
王超  李刚  单军锋  张杰  张凤刚 《化工环保》2017,37(1):101-105
采用间接加热的热解析技术对海上油田含油钻屑进行处理,考察了热解析处理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析主温度为410.0 ℃下对含油率为14.00%~23.60%(w)的钻屑进行热解析处理,处理后钻屑的石油烃含量低至0.07%;为达到处理后钻屑含油率低于1%的要求,处理速率最高可达2.47 t/h;回收油的主要烃类化合物组成与岩屑油一致,可用于泥浆复配;冷凝回收水的COD及石油类物质超标,处理后可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外排气体的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套实验装置处理含油率为14.00%~23.60%的钻屑,柴油消耗量小于15 L/t、电能消耗量小于9 kW·h/t。  相似文献   
178.
针对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油基钻井液钻井产生大量含油钻屑而存在潜在环境污染及基础油资源浪费的问题,探讨热解析技术处理含油钻屑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文章对含油钻屑热解析处理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燃烧加热式热解析技术、电加热式热解析技术、电磁加热式热解析技术、微波加热式热解析技术、摩擦加热式热解析技术等的研究现状及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热解析技术在含油钻屑处理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9.
油气田钻屑与废泥浆固化处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钻井废弃泥浆流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必须对废弃泥浆进行固化处理。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分别适合于钻屑与高密度(ρ〉2.0g/cm^3)、中密度(ρ=1.6g/cm^3左右)、低密度(ρ=1.2g/cm^3左右)钻井废泥浆的几种固化剂配方。现场结合具体情况选用实验筛选的固化荆配方对废钻井泥浆和钻屑固化处理,固化物的强度达到0.3MPa以上,固化物浸出液中污染物含量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0.
以页岩气开采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水基钻屑和铝矾土为原料,锰粉为烧结助剂,在一定温度下烧结制备了强度达标的低密度支撑剂。探讨了烧成温度和水基钻屑掺量对支撑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SEM对不同水基钻屑掺量的支撑剂进行了微观结构和晶相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烧成温度升高,支撑剂的破碎率先升高后降低,体积密度和视密度与之相反;适量增加水基钻屑的掺量,支撑剂样品的莫来石相衍射峰增强,晶粒尺寸变大,与刚玉相晶粒交织形成网状骨架结构,显著提高了样品强度;当添加20 g水基钻屑、80 g铝矾土和4 g锰粉时,在1350℃下烧结制备的支撑剂性能最佳,在52 MPa闭合压力下破碎率为4.02%,体积密度为1.47 g/cm3,视密度为2.67 g/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