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25篇
安全科学   539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183篇
综合类   970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26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51.
在耐高渗酵母Candida krusei发酵生产甘油的过程中,为在基本不增加投资或操作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甘油的产率,本文采用了一种气升式可逆环流反应器,空气可以通过反应器底部的中心喷嘴或环隙喷嘴交替地进入反应器内,从而形成振荡气升操作。实验表明,与最佳的稳态中心气升操作相比,周期性振荡气升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甘油的产率,但对残糖消耗速度无明显影响。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652.
吕婧  张立秋  封莉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529-3536
选择3种商品活性炭(煤质炭MAC、杏壳炭XAC、椰壳炭YAC),从其对水中微量药物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CBZ)的吸附平衡、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详细考察了不同种类活性炭对CBZ的吸附去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3种活性炭与CBZ接触反应10 h后均达到吸附平衡,对CBZ的平衡吸附量在8.3 mg/g左右;比较了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式,发现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3种活性炭对CBZ的吸附过程;计算表明3种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Weber-Morris方程的模拟结果则说明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限制了3种活性炭对CBZ的吸附速率;3种活性炭的Ea值分别为29.87 kJ/mol(MAC)、36.02 kJ/mol(XAC)和38.86 kJ/mol(YAC),表明3种活性炭吸附CBZ时同时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且以化学吸附为主;20~40℃时3种活性炭的△G均为负值,说明3种活性炭对CBZ的吸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MAC、XAC、YAC的△H值分别为-3.10、-3.05和-3.02 kJ/mol,负值表明吸附过程放热,上述△H值较小则说明温度对CBZ的吸附影响不大;3种活性炭吸附CBZ过程的△S值为0.94 J/(mol.K)(MAC)、2.24 J/(mol.K)(XAC)和2.97 J/(mol.K)(YAC),说明吸附过程熵值增加,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吸附过程不可逆,同时可以看出在3种活性炭中,CBZ分子更倾向于吸附在YAC上。  相似文献   
653.
旋风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计算方法已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离散化方式和压力插值方式对旋风分离器内部计算流场的影响,并将所得数值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得到最适合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旋风分离器内部复杂流场的流动,运用雷诺应力模型(Low-Re Stress-Omega)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强制涡中心涡流的运动情况,同时采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离散化方式和PRESTO压力梯度插补格式能够获得最好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654.
SBR中SRT对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序批式反应器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下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及SRT变化对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进行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发现,不同的SRT条件下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会有所差异,既存在各SRT条件下相同的优势菌群(Escherichia coli和Aeromonas sp.),也存在某些SRT下特有的优势菌群(Uncultured Peptostreptococcaceae),SRT为40 d时检测到以降解硫酸盐获得能源的优势微生物。研究还表明,SRT为40 d时多样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各SRT条件下微生物的种群相似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55.
Ca2+对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处理蔗渣渗滤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处理蔗渣渗滤液过程中Ca2+浓度对反应器运行特性和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蔗渣渗滤液而言,进水中低浓度的Ca2+浓度(80~300 mg/L)对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无抑制,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3.3%;Ca2+浓度达到500 mg/L以上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Ca2+浓度进一步升高,抑制作用加强,污泥灰分明显升高,活性成分下降,COD去除效率明显降低,污泥粘结沉积在反应器底部,导致系统内循环出现障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减少废水中Ca2+的引入量。  相似文献   
656.
城市污泥桨叶式干化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桨叶式干化是一种高效的污泥干化处理技术,为了降低污泥含水率达到污泥减量减容效果,同时为后期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实验采用倾斜盘式桨叶干燥机,以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滞留时间、污泥供给量、干燥机换热面积等因素对桨叶式干化处理后蒸发速度和污泥含水率的影响,并从处理效率以及与工程化应用数据对比分析等多方面考核,确定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使用0.5—0.8MPa的蒸气,蒸发速率达到14~21.8kg/(m^2·h)时,干化处理后污泥含水率〈40%。  相似文献   
657.
采用一种具有旋流结构的多层层叠式空气隙膜蒸馏膜组件,以20 g/L氯化钠盐水为热工质,考察在70℃条件下膜污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一个周期的连续运行和间歇性操作膜表面在高温下较快进入膜污染,8个周期后膜通量下降为初始通量的42%。膜表面有大量黄色附着物,电镜SEM分析显示,膜表面被不均匀堆积的颗粒状污染物及长方体结晶物覆盖,能谱EDS分析,污染物有极少量NaCl结晶的Na、Cl元素,还有O、C、Mg、Cu和Fe等元素。污染膜经5%盐酸溶液清洗后无机垢沉淀被去除,表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58.
采用城市生活污水配水同时启动两组ASBR,R1接种好氧硝化污泥,R2按2∶1混合接种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2个ANAMMOX反应器启动的可行性及其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1和R2均可成功启动ANAMMOX,R1需130 d,R2仅需73 d;稳定期R1和R2反应器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达95.30%、91.30%、76.28%和96.2%、98.3%、90.1%,且周期内NH4+-N、NO2--N和NO3--N降解规律相似;R1和R2反应器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厌氧氨氧化,但同时存在反硝化作用;2组反应器稳定运行后污泥颜色、形态及微生物组成相似,经SEM观察多为球状菌。  相似文献   
659.
为了提高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脱氮性能,设计了树脂-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通过实验考察了该反应器连续抗氨氮冲击的能力,并验证了反应器中吸附铵离子的强酸阳离子树脂生物再生的可行性,分析了生物再生机理。结果表明,原水中铵离子之外的阳离子的存在是实现树脂生物再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0.
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配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DO和C/N对侧沟式一体化OCO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和COD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维持进水COD均值约为300 mg/L,TN约为40 mg/L,MLSS约为2 600 mg/L,进水流量为20 L/h时,COD去除率随着DO的增大逐步提高,当好氧区DO均值约为2.0 mg/L时,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TN去除率达到了80%以上;维持好氧区DO均值约为2.0 mg/L,MLSS约为2 600 mg/L,进水流量为20 L/h时,不同C/N对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当进水C/N约为8时,同时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TN去除率均值达到了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