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5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714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513篇
综合类   2629篇
基础理论   443篇
污染及防治   341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197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6 毫秒
841.
Constructed wetlands have emerged as a viable option for helping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However, heavy metals adsorbed by substrates would decrease the growth of plants, impair the functions of wetlands and eventually result in a failure of contaminant removal. Typha latifolia L., tolerant to heavy metals,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Zn mine tailings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d e ects of iron as ferrous sulfate (100 and 500 mg/kg) and lead as lead nitrate (0, 100, 500 and 1000 mg/kg)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Wetland plants (T. latifolia) were grown for 8 weeks in rhizobags filled with a paddy soil under waterlogge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iron plaque on the roots and phosphorus adsorbed on the plaque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lead addition. When the ratio of added iron to lead was 1:1, phosphorus utilized by plants was the maximum. Total amount of phospholipids fatty acids (PLFAs) was 23%–59%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erobic bacteria, and methane oxidizing bacteria was also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bulk soil, but opposite was observed for other bacteria and fungi.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stly controlled by the addition of ferrous sulfate and lead nitrate in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42.
根据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发生堵塞的成因主要是基质层中不可滤物质积累的结论,在分析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物形态及成分粒径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基质间不可滤物质积累微观概念模型的假设;并根据微观概念模型,在考虑生物膜、无机物积累等动态变化因素条件下提出基质间完全堵塞所需时间、基质表面发生雍水所需时间及基质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3.
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容易堵塞,往往需要间歇运行等问题,通过对传统的人工湿地进行改造,设计一套新型人工湿地床系统——折流式湿地床 侧流式湿地床,并通过试验对其处理城市污水的运行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蒸腾和蒸发、温度、植物收割及堵塞作用对人工湿地运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工湿地受降雨因素的影响,其出水COD值比降雨前低,同时较人工湿地由于降雨作用所导致的COD稀释浓度高2.4~5.7 mg/L,而降雨使出水SS比降雨前高5.0~7.2 mg/L;堵塞缩短了折流湿地床的运行周期及降低了COD的去除,水力负荷为102.87 cm/d时,运行周期为20 d,水头损失由5.2 cm增至14.8 cm,COD去除率由84.35%降至21.19%;水力负荷为137.16 cm/d时,运行周期为16 d,水头损失由5.0 cm增至15.0 cm,COD去除率由81.26%降至7.35%.  相似文献   
844.
生物除锰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的研究、生物滤池运行模式的研究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除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45.
对多年扎龙湿地野生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的调查数据作了详细统计,阐述了种群数量和繁殖巢数变化的原因,分析了丹顶鹤生存环境面临的威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46.
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侵蚀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黄河三角洲属粉砂淤泥质海岸,受陆域黄河水沙量变化与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共同作用,海岸侵蚀现象严重,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流路后,刁口河故道人海口岸线开始蚀退,初期侵蚀速度很快,近10 a来蚀退明显减缓;同时行水河口发生淤积.1990年后,尤其是近年来,泥沙供应大量减少,海陆作用力对比变化,除行水河口泥沙在有限范围内堆积造陆外,沿岸大范围内普遍表现为蚀退.岸线蚀退的同时,岸滩下蚀也很明显.在海岸侵蚀作用下,作为中国典型滨海河口湿地的现代黄河三角洲环境不断退化.应系统地认识海岸侵蚀灾害及其复杂性,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缓解侵蚀,改善滨海湿地环境.  相似文献   
847.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5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44 g/m2和11.33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59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5.58 ×10-2g/m2和6.81×10-2个/m2;底上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略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年际有较大变化,种类数和生物量北支高于南支.底内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上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底内动物与底上动物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48.
为资源化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文章以空心菜为湿地植物,利用缺氧SBR耦合蔬菜型人工湿地工艺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为组合工艺选择了SBR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并在温度(30±2)℃、HRT 5 h、水力负荷0.92 m3/(m2·d)条件下,评价了组合工艺的污水处理性能及资源回收潜力。结果表明,HRT越长,SBR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好,考虑到人工湿地的碳源需求以及湿地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最佳HRT为5 h。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85.4%、80.8%、68.6%、94.3%。COD、TN、TP平均出水浓度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NH4+-N达到一级B标准。实验期间空心菜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资源化回收潜力。  相似文献   
849.
针对低污染水补给城市河湖景观水体后氮磷营养盐削减、COD波动的问题,构建了仿自然人工湿地和生物塘,通过开展动水和静水试验,研究湿地生态配置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各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螺、蚌、浮游动物及浮叶植物对COD、BOD5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浮叶植物能够实现TN的高效去除并提高有机氮的氨化作用,仿自然人工湿地建议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游动物+螺、蚌+浮叶植物”的生态系统组合.在上游低污染来水条件下,建议仿自然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7 d,沉水植物种植8丛·m-2,挺水植物种植5丛·m-2,浮叶植物8株·m-2,浮游生物塘中投放中华圆田螺1000 g·m-2,椭圆背角无齿蚌2只·m-2,以实现仿自然湿地对低污染水体碳氮协同调控.  相似文献   
8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