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1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揭示川滇地区气候特征与旱涝灾害趋势,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M K突变检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Z指数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川滇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川滇地区气温以021℃/10 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1076 mm/10 a的速率减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正经历着以增温和变干为趋势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近51 a川滇地区年旱涝灾害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以2000年为转折点,2000年以前该区多涝灾,2000年后多旱灾,这与该区的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气候暖干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旱灾加剧。川滇地区春、冬两季旱涝年际周期变化规律强,Z指数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增加;夏季旱涝周期变化十分显著,旱涝灾害程度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秋季旱涝变化周期性不强,呈弱干旱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2.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 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 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 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 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 hPa上从孟加拉湾经南海向华东地区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在江苏、安徽地区有水汽的正涡度辐合区;少雨年,经向风偏弱,华东地区方向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4)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 hPa风场差值场、高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贝加尔湖西部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东北冷涡异常活跃,副高偏强,3者共同作用使得降水偏多。500 hPa温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中国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冷空气偏强,同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暖空气也偏强,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使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63.
2010年适逢农历虎年,威猛的老虎形象已经充斥于大街小巷。然而对于生活于吉林省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与东北虎有亲密接触的农民来说,这实在不能算一个好年。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远东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后,东北虎在保护区内的活动与日俱增,这对保护区是件好事;然而,发生在保护区内的东北虎频繁捕食家畜事件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头痛不已。一头接一头的大型家畜被东北虎捕食,不仅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心理上的伤害也是难以形容的。  相似文献   
64.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先后发生了1990年天祝一景泰6.2级等14次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外,其余全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65.
点击 松花江     
松花江,象征北国风采的河流,它发源于皑皑的长白山。松花江是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宽广绵长、富饶美丽和神奇风光。长白山天池上那一泓泓冰清玉洁的湖水,目送着蜿蜒的松花江走下长白山,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抚慰着辽阔的黑土地,培育着几万万东北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66.
元旦过节前一天,我接了一车货,短途。我算了一下时间,下午能赶回家过节。送货回来的路上,高速公路堵车,看着长长的车龙,我心里郁闷而躁热,不喜欢下车闲谈的我,实在坐不住了,跳下车子走到路旁跟一些货车司机攀  相似文献   
67.
正北控水务集团专注于水务行业和环保行业。北控水务集团东北业务区是北控水务集团下属管理机构,目前拥有运营公司6家,涉及6个污水处理项目,1个再生水回用项目,拥有污水处理规模38.5万吨/日,再生水生产规模20万吨/日。北控水务集团东北业务区秉承政府放心、市民满意、企业盈利、员工受益、伙伴共赢的企  相似文献   
68.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9.
我国两大冻融侵蚀区气候环境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国东北及青藏高原两大主要冻融侵蚀区51 a的(1956-2006年)气候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一元回归、趋势系数等方法.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对两区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的影响,进而揭示两地区冻融侵蚀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两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且十分显著,在东北地区年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而青藏高原区与其相反,但两地在春季解冻期降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情况下,这些地区土壤冻结期有推后的趋势,而解冻期有提前的趋势,因此冻融期有所缩短,加之冻融温差的减小,土壤所受冻融作用的程度与强度也将随之降低,但随着春季解冻期降水明显增加,这一时期土壤侵蚀仍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0.
国内的供热管道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运行条件复杂、维护管理不到位、超龄服役等现象。以地处东北高寒地区的哈尔滨市为例,冬季最低气温可达一40℃,供暖时间长达半年。城区服役多年的管道,相当一部分因严重老化已进人事故高发期。新建集中供热管道,虽然不存在老化问题,但阀门和补偿器等管件都深埋于地下,安全隐患难于发现和排除。大量隐患使得管道安全事故频发,给冬季的供热安全带来了挑战。目前,国内对于供热管道的检验还没有成熟的技术,与定期检验规则配套的标准也有待完善。解决我国北方城市供暧安全问题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