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678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在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容易造成多人伤亡.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也会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此类事故并不少见。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更应该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的预防,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笔在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2.
马星芬  王雁  闫世明  冯飞 《环境科学》2024,45(7):3858-3869
利用2020~2022年阳泉市的PM2.5监测数据、NCEP数据及对应时刻天气形势分析的气象资料,采用 HYSPLIT4 后向轨迹模式,引入多站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MS-PSCF)和轨迹密度分析法(TDA),对阳泉市PM2.5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分区域、分级别研究. 结果表明:①阳泉市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阳泉和平定,盂县相对较轻,阳泉和平定的不同污染等级天数占比及PM2.5浓度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均要明显比盂县高,PM2.5分布特征与本地特殊地形密切相关. ②小风天气下不同污染等级PM2.5污染次数最多、PM2.5浓度最高;东西向区域输送对阳泉和平定PM2.5污染次数和PM2.5浓度影响明显,且偏东风贡献显著;盂县中度以上天气以本地污染源影响为主. ③中度以上污染天气生成维持的地面形势主要有4种,暖低压型(22%)、高压前部(底部)型(54%)、高压后部型(14%)和均压场型(10%),高压前部(底部)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地面形势;高空形势主要有2种,平直西风气流型(78%)和西北气流型(22%),平直西风气流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高空形势. ④MS-PSCF和TDA分析法得出的PM2.5不同污染等级的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结果具有一致性,PM2.5主要传输通道为东北、东南和西北通道,东北和东南通道为短距离传输,是造成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路径,西北通道与西北沙尘传输通道一致,属于长距离传输;PM2.5主要的污染潜在源区位于河北中西部与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其与山东西南部交界处、山西东南部.  相似文献   
3.
金昌市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金昌市区范围内74处土壤的取样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d、Cu、Ni、Pb、Zn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以Cu和Ni最为显著,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430mg/kg和361mg/kg;5种重金属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Cu和Ni变异系数达到了11.5%和12.3%,属强变异性;采用克立格最优内插法得到金昌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发现Cu和Ni呈局部污染态势,矿业开采和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是Cu和Ni最大的污染源;Pb、Zn和Cd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都有积累,工矿活动和交通运输是金昌市Pb、Zn和Cd的共同污染源。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已构成中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
广州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特征及其农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分析了广州7种城市污泥中Zn、Cu、Pb、Cr、Mn、Ni的含量,研究了其中5种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对污泥农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性评价. 结果表明,广州不同来源城市污泥中Cu、Zn、Mn、Ni含量较高,变化幅度较大,而Pb、Cr含量较低. 除一种污泥中Cu超标外,其他重金属基本符合国家农用控制标准(GB18918-2002),但所有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都超过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均值.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污泥中的形态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含工业污水污泥中Cu、Cr还原态占很大的比例,Pb、Fe主要以还原态和残渣态存在;生活污水污泥中重金属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酸可交换态中Mn的比例较高,易还原态中Zn的比例较高;5种污泥中Cu、Zn、Mn潜在迁移性最强.Igeo和RI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Cu、Zn、Mn是潜在的强生态风险元素,污泥在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生态风险性. Igeo和RI用于污泥农用过程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是可行的,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较, RI能更好地反映污泥中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城  王文娟  沙晨燕  谢雨晴  王敏  吴健 《环境科学》2024,45(3):1769-1780
为深入探究典型行业再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基于上海市嘉定区49个地块315个不同深度剖面土壤样品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Cd、Pb、Cu、Zn、Ni、Hg和As这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源解析受体模型(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除As外,其余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Cu、Zn、Ni和Hg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3.54、2.34、2.91、1.20、3.75和4.40倍;7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垂直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影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区内APCS-MLR和PMF两种受体模型均识别出土壤重金属4种主要来源,源1(Cu、Zn和Pb)为金属制品和汽车制造混合源,源2(Ni和Cd)为电镀企业来源,源3(Hg)主要为化工企业来源,源4(As)为自然源,两种受体模型结合运用,进一步提高源解析的精准度和可信度.③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Hg(1.54)>Ni(1.32)>Cd(1.21)>Cu(0.96)>Pb(0.64)>Zn(-0.33)>As(-1.0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32.50~4 910.97,均值为321.40,整体呈现较强潜在生态风险,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土壤中重金属Hg、Ni和Cd的污染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7.
<正>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法对油库石脑油储罐进行风险分析,得出对其采取安全措施补偿前后的火灾、爆炸指数(F&EI),以及暴露半径和面积、危害系数、危险等级等指数,为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找准安全隐患位置和关键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道化学(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法是依据以往所发生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的状况,按逐步推算的方法,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明确了新时期安全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努力方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在年初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政府对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并将2013年确定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基于风险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潜在生命损失这一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移动危险源潜在生命损失的危险化学品仓储区规划选址模型和基于固定危险源潜在生命损失的仓储区安全布局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化学品仓储区规划选址和安全布局优化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采用该规划选址和安全布局优化方法可提高区域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效率,为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的规划选址和安全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至年终。回首2014年安防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既有令人鼓舞的欣慰,也有让人未明未解的困扰。简要总结几点,与大家分享。首先,2014是负重前行的一年。从国家经济来看,实际上自2012年GDP增长低于8%以后,就已经从高速増长转变成为了中高速增长,在中央"托底经济、定向调控"方针的指导下,经过了3年的稳定发展和观察,人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