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作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MPs)中的技术之一,生物滞留池可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总结了生物滞留池在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生物滞留池去除污染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对雨水径流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S)、重...  相似文献   
502.
利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溶液萃取废水中锌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两相接触界面积、DNNSA和初始锌离子浓度以及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得到了DNNSA反胶团萃取废水中锌离子的动力学方程并对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水相内化学反应为萃取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当搅拌速率在200 r·min-1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坪区",在动力学"坪区",锌离子萃取速率与萃取剂DNNSA浓度和水相锌离子浓度成正比,温度升高萃取速率增加,萃取反应活化能为61.69 k J·mol-1.  相似文献   
503.
上西关涌流域调蓄工程控制溢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上西关涌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截留储存服务范围内的初期雨水,以减少雨天溢流量和溢流污染负荷。详细介绍了调蓄池的设计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对广州城区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分析,对调蓄池的环境效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04.
针对城市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设计了以铜银负载沸石为基质的雨水滞留池模拟柱,用于去除合流制溢流水中的以大肠菌群为指示菌的病原微生物;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的载铜和载银沸石的铜、银的流失量和除菌效果,并用模拟柱进行了含不同大肠杆菌浓度的进水及合流制溢流水的除菌实验。结果表明:载铜沸石的Cu2+流失量相对于载银沸石的Ag+流失量更小;在105~107 CFU·L−1的进水大肠杆菌浓度下,2种沸石柱的除菌率均在90%以上;在连续18 d的运行过程中,2种沸石实验柱对大肠杆菌浓度为106 CFU·L−1的合流制溢流水的除菌率也保持在90%以上,且未受到水中的COD、TN、TP的影响。载铜和载银沸石基质滞留池可以有效地降低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505.
随着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排水防涝标准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如何实施已建区排水系统的提标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以北京某已建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内涝防治标准GB 50014—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统筹提标改造的方案,并借助于SWMM模型进行了方案优化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条件下,现状管网的排水能力可由1年一遇提标至2年一遇。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通过模拟评估内涝防治重现期(P=20 a)条件下雨水管网的过载情况,进一步提出并比较了调蓄池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2种方案,模拟结果表明:调蓄池末端集中布置无法解决上游区域管网的冒溢问题,而调蓄池分散式布置,可有效消除现状冒溢点,实现现状区域的内涝防治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目标。因此,在已建区排水防涝提标改造过程中,根据场地空间条件,可优先考虑采用海绵城市建设与调蓄池分散式布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排水防涝提标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506.
化工项目环评中事故池容积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发青 《青海环境》2008,18(2):58-61
文章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化工项目的两个敏感而重要的方面——使危险物料不排出厂外的事故池的设置、用水大户的水量估算,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按照文中阐明的原则和估算方法,使化工项目的事故池的设置更趋于合理,使用水量的估算更切合实际,可供环评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07.
针对传统填料生物滞留池对氮、磷等污染物削减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不同配比铝污泥填料改良生物滞留池研究。设置铝污泥与沸石配比为3∶2(低配比)和4∶1(高配比)填料的生物滞留池,研究其对高、中、低3种浓度模拟雨水的渗透性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与低配比铝污泥填料生物滞留池相比,高配比铝污泥填料生物滞留池的渗透性较强,且随着运行周期的增长,其渗透性下降较为缓慢,高配比铝污泥填料可提高生物滞留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提高铝污泥填料配比,可以显著提升对高浓度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TP的去除率可达89.0%,对COD、TN和NH3-N去除率可达62.4%、66.4%和68.0%;铝污泥配比高低对低浓度雨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08.

针对传统生物滞留池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固定化菌藻填料淋洗试验和不同配比固定化菌藻填料的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效果研究。将固定化菌藻填料在去离子水中连续淋洗,研究营养物的释放特征,同时分别设置固定化菌藻填料占填料层的2/5(G1组)和占填料层的4/5(G2组),分析其在不同淹没高度(0、30、60 cm)和落干期下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菌藻填料在前8次淋洗中,未检测出总磷(TP)、总氮(TN),菌藻经过固定化后适合作为生物滞留池填料的改良剂;生物滞留池对氨氮(NH3-N)、TN的去除率随淹没高度的增加而提高,淹没高度为60 cm时,G1、G2组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25%和72.00%,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20%和68.70%;淹没高度分别为0和60 cm时,G1、G2组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50%和78.00%、70.05%和71.00%,而淹没高度为30 cm时,G2组对TP的去除率最高,达86.00%;落干期从2 d延长至8 d时,NH3-N和TN去除率分别从最高的69.38%和67.10%降至最低的55.13%和57.70%,对TP的去除率从最低的75.50%升至90.00%。固定化菌藻填料有效提高了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509.
某精细化工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300m3/d,采用A池/PACT池+芬顿催化氧化器+滤布滤池+接触消毒池工艺处理集中区企业的纳管综合废水.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进、出水水质、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参数和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510.

数值模型模拟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设计、运行操作和优化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对现有数值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实际应用中选择及建立模型至关重要。介绍了用于二沉池数值模拟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欧拉-欧拉模型和混合模型等多相模型的原理,对各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阐述,总结其优点和不足;阐述了单相模型在污泥沉降中的应用原理,提出单相模型通过耦合单独的固相输运方程来描述污泥沉降运动规律,其在二沉池污泥浓度分布预测上优于多相模型;论述了污泥沉降速度模型研究现状,其中包含利用批量沉降试验的污泥间歇沉降模型和描述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连续流污泥沉降模型;较为系统地综述了二沉池污泥负荷、几何结构、温度等因素对二沉池内水质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后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数学模型的选择和沉降模型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