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60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2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但在平时操练得不够。要知道,平时不经常进行操练的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时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将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2.
今天有幸参加总公司举办的“关爱生命、自觉守法,杜绝违章”为主题的安全演讲活动,感到万分的荣幸。在此,首先我要感谢总公司领导对安全工作所倾注的心血,其次我更要感谢一条安全带,虽然它很不起眼,但它却在一场事故的灾难中挽救了我的生命。今天,在这个演讲台上,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83.
184.
路远 《环境教育》2008,(6):25-28
汶川大地震自发生到现在,灾区没有因环境污染而发生一例次生灾难事件,也没有因环境污染而使抗震救灾工作拖延或滞缓,更没有出现重大环境事件造成人心慌慌的局面。这都归功于环保部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冷静、科学的处理和与地方环保部门同心协力、克服苦难的中国环保精神。  相似文献   
18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全中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出的空前团结的民族精神和举国救灾的感人场面,让世界震动了!产生这一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迅速、客观、大力度的报道,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后,媒体的表现没有辱没它的使命。尊重事实,记录历史,是新闻工作者的尊严,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6.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重大灾难性事件连续发生,如"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这些事件引发的关注已经不限于局部,而是得到了全国范围的重视。如何应对,怎么应对,这给所有地方卫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回顾与总结,以便探寻出地方卫视参与异地重大灾难报道的思路与对策,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一些不足和教训,以期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7.
网络媒体通过专题报道、微博、微信等诸多平台在灾难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存在着新闻失真、娱乐化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加强网络新闻立法,对记者进行专项训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8.
5月19日14时28分,汽笛呜咽,警报齐鸣,山河失色,草木含悲.在这一刻,为了深切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死难同胞,万众肃穆,举国默哀.全国各地各级环保部门干部职工与全国人民一起,寄托对大地震中逝去生命的哀思.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带领赴灾区工作组和西南督查中心工作人员一道为死难同胞默哀,很多同志都留下了悲痛的眼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自然灾难中的逝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也是首次为遇难平民降旗致哀.这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顺应民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给亡者以尊严、给幸存者以慰藉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安全生产的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的现实状况与人们的期望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0多万起,造成13万多人死亡,给无数个家庭留下了深重灾难和无限的痛苦,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依然存在.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0.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或惊慌失措,或盲目逃生,应对乏术致使发生很多不幸。而如果人们掌握更多的自救知识,很多伤亡则完全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