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3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7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62篇 |
综合类 | 353篇 |
基础理论 | 67篇 |
污染及防治 | 32篇 |
评价与监测 | 39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廊道与源地协调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生态联系紧密且生态干扰更小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土空间中,为形成廊道与源地的协调与保护兼顾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环洞庭湖区域33个县(区)为例,针对核心生态源地与自然廊道、经济社会源地与人工廊道分别形成的生态格局、城镇格局,揭示两者之间生态关键点及生态干扰点的分布特征,并差异化应对。结果表明:(1)为促进生态要素的空间联系,1537条生态廊道应纳入生态安全格局中,908处生态关键点需要保护,而0.48%的经济社会源地面积应退让给自然廊道。(2)受干扰的核心生态源地面积占比和自然廊道长度占比分别为1.36%、12.95%,8800处生态干扰点可采取缓冲、预警等主要应对策略,以协同发展自然—人工系统。(3)为满足生态保护用地应持续增加的需求,非核心生态源地内,面积分别为203.22 km2、125.67 km2、35.59 km2的一、二、三级自然廊道可分批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2.
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标准差椭圆、点模式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究其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研究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在时间序列上分为试点起步阶段、发展与成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各地发展不均衡,“质”的发展不同步于“量”,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处于规范发展的起步时期;(2)多尺度空间研究表明正式国家湿地公园空间以聚集分布形态为主,随机分布为辅,整体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形成2个高密度热点区和3个中密度次热点区;(3)从城市尺度看,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较大空间异质性,具有偏向城市规划区内或靠近城市规划区分布的特征;(4)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为人口格局主导特征,响应了胡焕庸线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3.
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为修饰剂,一步水热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QDs).通过分析光合色素、蛋白质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研究了N-CQDs对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acidophi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CQDs抑制了R.acidophila的生长并呈现浓度-效应关系;光合色素分析表明N-CQDs促使R.acidophila菌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菌绿素含量降低;光谱分析表明N-CQDs导致了胞内物质(如光合色素、蛋白质等)的泄漏.N-CQDs较强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能力导致R.acidophila培养体系中产生过量自由基,自由基引发一系列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导致生物膜的破裂、物质外泄和细菌衰亡.光照下N-CQDs对R.acidophila表现出较高的毒性.研究结果对于认识N-CQDs的光致毒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4.
395.
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系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作为跨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2007年成渝经济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随着重庆市和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现,内陆首个保税港区在重庆的设立,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利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点轴系统理论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统筹发展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核心范围和辐射范围,"两极三轴"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396.
2008年2月,广东省环保局发布“2007年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 ”。这是自粤“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两年以来,广东首次将评价结果 公之于众。那么,首次公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周折?如何解读“114家绿牌、31家黄牌、19家红牌企业”的评价结果 ?参评企业作何反响?环境信用又如何影响企业信贷呢?诸多问题引起了各方热切关注。本刊特采访了部分企业人士,并专访了一些权威专家、知情官员和民众,以期在本栏目4篇文章中对环境信用制度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97.
1月7日下午,汕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大会。新的一年。汕头将以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和政策落实四个“狠抓”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减排工作。财政安排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对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相似文献
398.
大气采样点的优化体现了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对于大气环境要素的监测,应尽可能使每个采样点获得的数据覆盖面大、代表性强、重复性小。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城区十八个监测点连续三年的测定数据进行聚类相关分析,去除重复性大、且对总体污染水平无显著性影响的测点,选出比较科学,合理而足够反映出南京城市大气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的采样点。 相似文献
399.
上海城市降水径流营养盐氮负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市区,郊区各不同功能区内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的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其中TIN,NH4-N,NO3-N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45,3.14,2.98和1.33mg/L,与同期河流水体中氮含量相比,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对河流水中氮含量水平具有重要的贡献,反映城市降水径流是一种不容忽略的非点污染源,从城市降水径流中营养元素氮负荷的空间分布来看,在工业区,交通要道,氮含量普遍偏高,而在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氮含量普遍较低,此外,市区和郊区相比,在市区内氮含量普遍比郊区高。 相似文献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