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年来,水体中全氟烷基酸的暴露、来源和去除受到国内外关注,关于植物对全氟烷基酸单一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水体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等复合污染治理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选取鸢尾(Iris tec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金鱼藻(Phragmites australis)和眼子菜(Potamogetonpusill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了4种水生植物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PFAA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全氟烷基酸(PFAAs)均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且不同植物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各植物对TN、TP、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去除率分别为(56.36±4.83)%~(79.90±4.79)%、(47.36±2.18)%~(64.52±4.78)%、(38.25±3.25)%~(67.33±5.58)%和(46.23±3.93)%~(83.14±5.49)%。鸢尾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90±4.79)%和(64.52±4.78)%,但对PFOA和PFOS的去除率仅为(38.25±3.25)%和(46.23±3.93)%;金鱼藻对全氟烷基酸的去除效果显著,其植株体内PFOA和PFOS的富集含量分别可达(31.56±1.01) µg·g−1和(37.15±1.54) µg·g−1。所有植物对PFOS的富集效果优于PFOA,且在挺水植物中,PFOS比PFOA更倾向于在植物根部积累。  相似文献   
132.
133.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制备得到了CPB改性沸石,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CPB改性沸石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甲基橙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能力很差,而CPB改性沸石则可以有效吸附去除水中的甲基橙。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能力随CPB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CPB负载量最大的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能力最强。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去除率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单位吸附量则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平衡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CPB负载量为341 mmol/(kg沸石)的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3.7 mg/g(303 K和pH 7)。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用于描述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动力学过程。pH和反应温度对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吸附水中甲基橙的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说明,双分子层CPB改性沸石适合作为一种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甲基橙。  相似文献   
135.
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比较两种有机膨润土对水体中苯酚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可见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改性膨润土(Bt/DHAC)的吸附活化能E较小,这使得吸附速率常数k1和平衡吸附量Г^e较大,达平衡时间t^e较小,说明利用Bt/DHAC更有利于对水体中苯酚的吸附,随着温度升高,单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膨润土(Bt/SHAC)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6.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中PFASs可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质安全,或者通过陆生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放大作用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关土壤中PFASs的赋存状况、浓度水平与行为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土壤中可以准确测定的PFASs在含氟化合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含量为ng/g水平.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氟化工厂周边地区,其组分以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等长链PFASs为主.不同类型土壤中PFASs的赋存特征主要受到物质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含氟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直接释放和大气传输以外,PFASs前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也是其重要来源.吸附-解吸是PFASs在土壤中的主要归趋方式,化合物碳链长度及官能团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种类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能力.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壤中PFAS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关注新型PFASs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及行为机制,开展土壤中PFASs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一步评估PFASs的生态与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7.
药剂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用从芦苇中提取的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和大麦秸浸出液两种化感物质以及十六烷基溴化铵和异噻唑啉酮等四种药剂对不同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对比抑制试验,结果显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迟缓期投加试验药剂效果比在对数期投加效果都好,在迟缓期投加四种药剂,都有很好的抑藻效果;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对数期投加化感物质,虽然有一定的抑藻率,但效果较差,而在藻对数期投加10mg/L以下的CTAB和异噻唑啉酮能达到很好的水华抑制效果。同时发现,化感物质在某些浓度时还对铜绿微囊藻有刺激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溴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物小分子作用机制亟待探索.本文采用M06-2X/6-311++G(2d,p)/PCM/water理论方法计算了研究胸腺嘧啶(T)与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m]Br,n=2、4、6、8、10)相互作用形成的T-[Cnmim]+、T-Br-、T-[Cnmim]Br和T-2[Cnmim]Br体系的结构和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T与阴阳离子间形成典型构型的稳定顺序是:共面 < 垂直 < 堆积(T-[Cnmim]+),top < front(T-Br-),T-[Cnmim]+ < T-Br- < T-[Cnmim]Br < T-2[Cnmim]Br.T与Br-之间的氢键作用与咪唑阳离子伴随弱氢键的堆积环境更有利,阳离子烷基链长影响不明显.在堆积构型中胸腺嘧啶与咪唑阳离子以π-π+色散吸引为主,并伴随C-H…O和C-H…π弱氢键作用,部分碱基电子转移至阳离子(π→π+),其NBO分析显示稳定化能主要来自π→π+*(ΣEπ→π+*2)轨道作用的贡献;T与Br-之间以静电吸引为主,溴离子向胸腺嘧啶转移电子,稳定化能源于lpBr→σN-H*.  相似文献   
139.
30种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系统地考察了30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骨架(甲基咪唑、二甲基咪唑和吡啶)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对一种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sp. Q67)的毒性效应.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t或Weibull函数可有效地表征30种ILs的剂量-效应曲线,其相关系数R>0.98,均方根误差RMSE<0.053;30种ILs对Q67的毒性差异很大,pEC50值在1.01~5.48之间;ILs对Q67的毒性具有烷基链效应,且烷基链上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pEC50值增加近1倍;ILs的阴离子基团、阳离子骨架及ILs本身的吸光性不显著影响ILs对发光菌Q67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0.
介绍了国家标准GB“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制订任务的由来及背景:制订标准的依据及技术路线的选择;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重要性和意义。讨论了本项国家标准的3个显著特点:本项国家标准的建立是国际上资产将巯基棉吸附技术纳入国家级标准分析方法,在国内现有的GB中,首次引入QA和AC:该标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水质,可扩展到各种环境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