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258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71.
污泥焚烧处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瑞江  曹作忠 《环境工程》2009,27(5):103-106
为进一步降低污泥焚烧处理成本,先对污泥流化床焚烧处理作了简单的工艺分类与对比,并针对"自持焚烧"处理工艺,列出了较为详细的设备资金投入比重、直接运行成本和运行总成本,进而提出了推广该工艺技术降低成本的途径是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提高设备国产化水平和开发应用多样化技术。  相似文献   
972.
稻草焚烧产生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稻草焚烧时15 种PAHs 排放因子,并对江苏省2000~2005 年来源于稻草焚烧产生的PAHs 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稻草焚烧烟气中各PAH 的排放因子为11.5~1782.3µg/kg,其中苊(Ace)最大,其次为萘(Nap)、菲(Phe)和芴(Flu),以低分子量PAHs为主;灰烬中PAHs 排放因子也以低分子量PAHs 为主,但排放总量仅为烟气中的3.2%.根据烟气中排放因子计算,江苏省因稻草焚烧排放的PAHs 总量年平均为39.2t 左右,超过工业用煤和交通燃油等排放总和.  相似文献   
973.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碳输入对土壤含碳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CO2浓度高(即通过秸秆还田和根系进入土壤的含碳量增加)时,其显著影响碳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转化,粒径>53 μm土壤的含碳量增加,粒径<53 μm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下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含碳量变化幅度较大;单位土壤各粒级的含碳量均有增加,有秸秆加入,活性碳(葡萄糖)量越大,含碳量增加幅度越大;没有秸秆加入,活性碳量越大,总碳含量增加幅度越小. 而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的分解代谢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974.
为探究秸秆与粉煤灰联合对煤矸石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富集重金属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向煤矸石污染土壤中添加粉煤灰(CS1)、秸秆(CS2)及粉煤灰与秸秆混合物(CS3),将未添加组设为对照组,分析各处理组黑麦草体内重金属元素Fe、Mn、Cu、Zn、Pb、Cd的含量,使用植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对黑麦草富集和迁移重金属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中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单一修复体系中,粉煤灰有利于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对Fe、Cd的富集,秸秆对促进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吸收富集Fe、Mn、Pb更具潜力,粉煤灰、秸秆均抑制了黑麦草地上、下部分对Zn的吸收富集;在粉煤灰与秸秆混合处理中,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对Fe、Mn的富集能力最佳。黑麦草根部对Fe、Mn、Cu、Zn、Pb、Cd的富集能力均大于黑麦草地上部分。综上,粉煤灰、秸秆及二者混合物对黑麦草地上、地下部分吸收富集Fe、Mn、Cu、Pb、Cd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Fe、Mn更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975.
针对富含木质纤维素底物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在中试厌氧消化系统中共接种瘤胃微生物和厌氧污泥来改善水稻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水解,采用逐步提升底物有机负荷(OLR)的方式,评估了接种后水稻秸秆的厌氧消化效率。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底物有机负荷达到4.26 g·(L·d)-1(以VS计)时,系统表现出最佳的厌氧消化性能,此时沼气产率为528 mL·g-1 (以VS计),甲烷产率为287 mL·g-1,容积沼气生产强度达到2.20 L·(L·d)-1。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从1.05 g·(L·d)-1提升到4.26 g·(L·d)-1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纤维素降解率稳定在(71±2)%,半纤维素降解率稳定在(92±4)%,木质素降解率稳定在(15±3)%。这种稳定性表明反应器的连续运行成功地形成了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体系,结果可为实际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遗物祭品焚烧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给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初步核算了全国范围内的遗物祭品焚烧量,并结合典型遗物祭品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实际监测,初步掌握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遗物祭品焚烧量较大,年平均焚烧量约为13.6万t;未经烟气净化的总悬浮颗粒物(TSP)、CO分别可达2 020.0、2 671.4mg/m3,是《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排放限值的25.3、13.4倍;经过净化后的焚烧烟气中,颗粒物浓度可大幅降低,其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殡葬行业应进一步开展遗物祭品焚烧方面的研究,从源头和末端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77.
参考国内外已有的危险废物焚烧工程相关设计和研究资料,针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危险废物成分,采用设计计算得到危险废物焚烧烟气的污染物初始浓度,分析成熟的烟气净化工艺,对适合中国危险废物特点的危险废物焚烧厂烟气净化工艺进行了设计和探讨,为危险废物焚烧厂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为优化香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实现对香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起始pH、发酵温度、接种物浓度3个因素对香蕉秸秆厌氧发酵总产气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厌氧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00 1),相关系数R~2=0. 996 1,说明该模型拟合度、精确度高,数据合理。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为7. 87,发酵温度为39. 45℃,接种物浓度为72. 61%。在此条件下,香蕉秸秆厌氧发酵总产气量的预测值为18 017. 20mL,试验值为17 816. 40mL,二者相对偏差为1. 11%。因此,所得模型能够很好地优化香蕉秸秆厌氧发酵的条件并预测总产气量,可为提高香蕉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及发酵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9.
“ 3S ”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应用“3S”技术是遥感监测向“业务化、定量化、系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3S”技术中的RS可进行实时火情动态监测、GPS可用于火点的快速查找和检验遥感监测的定位精度、GIS可用于制作精细化火情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对MODIS遥感资料的通道特性和光谱特征分析,指出“3S”技术可以作为秸秆焚烧动态监测资料的处理流程和量化判识指标。实例证明了2004年在关中地区进行的麦秸秆焚烧监测应用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980.
农户是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从农户视角来评价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并诊断其可能的障碍因子,可为提高秸秆还田服务绩效提供决策依据。从秸秆还田服务过程和秸秆还田服务结果两个阶段、农户经济人属性和社会人属性两个方面构建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对冀、鲁、皖、鄂四省农户的问卷调查,评价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山东省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为“优秀”,河北省的绩效水平“一般”,湖北省和安徽省绩效水平“较差”。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农户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结果的评价,其次是还田过程阶段的评价;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绩效水平的主要因子为还田服务后社会发展情况、耕地病虫害情况、还田政策补贴及还田后耕地熵情的评价。为此,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绩效水平,加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的宣传推广,积极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还田后配套化设施及服务供给,应是当前政策关注的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