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304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978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研究了城市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主要差别。从现代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城市物质代谢涉及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结构性分类研究,建立了城市物质代谢的控制论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2.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26-26
长期以来,在我国生产的干电池中,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作为缓蚀剂,以提高电池的储存寿命和防止电池漏液。我国的碱性干电池的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达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之多。  相似文献   
53.
论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总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目前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趋势,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总量控制概念,即:基于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小产生量、最大综合利用量、最大处理处置量、最小排放量这一连续的、全过程的总量控制程序,并就典型案例介绍了全过程总量控制的两种方法(物质流核算控制法,环境规划控制法)。  相似文献   
54.
微生物降解硝基芳香烃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尹萍  杨彦希 《环境科学》1998,19(6):79-83
综述降解硝基芳烃的微生物类群,代谢途径,遗传操作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5.
同位素方法在大气甲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气甲烷研究的同位素方法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的综述,概括介绍了现有的大气甲烷同位素研究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讨论分析了在中国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56.
57.
文章就马料河复合人工湿地的除氮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湿地系统的TN去除率约为55.9%,TN削减量为28.87 kg/d,其中表面流湿地最高,氧化塘湿地次之,潜流湿地最差。湿地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为0.1~0.4 m3/(m2·d),最佳污染负荷为:TN 1.0~10 mg/L,NH3-N 0.1~1.0 mg/L。4-10月份,人工湿地中植物处于生长旺盛期,氮净化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8.
59.
芽孢杆菌 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蔷  赵玲  尹平河 《环境科学》2012,33(3):838-843
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获得1株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溶藻效果的芽孢杆菌B1,研究了B1对棕囊藻的溶藻作用方式,溶藻过程中藻细胞结构变化,并采用透析、乙醇沉淀、有机溶剂萃取、酸碱及热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溶藻活性物质的性质.结果表明,B1无菌滤液对棕囊藻有较强的溶藻效应,除藻率达94.9%,B1通过分泌活性物质间接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藻培养液中加入B1无菌滤液16 h后,藻细胞发生团聚,细胞壁失去完整性,56 h后藻细胞破碎,胞内物质溶出;相对分子质量<3 500的分泌物是溶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在121℃加热20 min后,仍然有良好的溶藻能力,除藻率达92.6%,活性物质在pH 9.0左右溶藻能力较强,在乙醇中不发生沉淀反应,由此推测该活性物质为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非生物活性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物质.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先建立物质流分析模型,分析1980~2008年期间我国磷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磷负荷的影响,随后探讨若干社会经济因素同我国磷消费污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人均磷养分输入分别由0.83 kg.a-1和0.75 kg.a-1增加到1.20 kg.a-1和0.99 kg.a-1,而城市生活磷养分循环比例则由62.6%下降到15.6%;畜禽养殖和种植业的磷养分输入持续增加,但前者磷养分循环比例由67.5%下降到40.5%,后者大量磷养分蓄积在农业土壤;人口、城市化水平、种植业发展水平以及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磷消费污染总负荷的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说明它们是我国磷消费污染的重要诱因;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牺牲环境质量以换取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我国磷消费体系正向线性开放的代谢结构演变,磷养分流失持续增加,环境磷负荷大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