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玉树7.1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学校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玉树地震学校建筑震害的调研,进行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震害指数与破坏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震害指数由低到高的结构依次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实心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要严格按照强柱弱梁的抗震概念进行设计,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实心砖混结构、空心砖混结构应设置构造柱、圈梁、预制楼板拉结筋,增强房屋抗倒塌能力;空心砖混结构还要在砌块内腔配置足量的钢筋,提高砂浆强度;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应从建筑材料、构造措施等方面予以加强。要研究适合当地特色的新型结构抗震体系,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不到9个小时,国家安监总局紧急调集的19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就已奉命迅速集结至成都太平寺。当天下午19时30分,第一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员乘坐总参作战部派出的飞机紧急抵达玉树,并由此成为奔赴玉树展开救灾的第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13.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76-976
绿玉树,又名青珊瑚、光棍树、绿珊瑚、乳葱树、白蚊树等,是一种小乔木,其小枝肉质,具丰富乳汁。绿玉树原产于非洲东部的安哥拉一带,在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由于 原产热带干旱地区,绿玉树叶逐渐退化消失,树形奇特,无刺无叶,又被称作“光棍树”。  相似文献   
14.
<正>直击现场: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中在县城附近,地理位置为北纬33.2度、东经96.6度处,震源深度14公里。截至4月20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175人失踪,12135人受伤,其中重伤1434人。另外,地震造成大量居民房屋倒塌,有10多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有些村落超过99%的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15.
禅古村山体斜坡属峡谷区高陡斜坡,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4·14”玉树地震发生后,低位斜坡体坡面岩土体普遍松动,产生了大量的变形裂缝,形成不稳定斜坡.针对禅古村低位山体斜坡稳定性计算,采用不平衡推力法(传递系数法)进行定量评价,参数选区根据实地山坡坡度统计、重度试验、反分析计算等综合选取.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1,(2):18-19
4月的玉树,天气逐渐转暖,灾后重建工程即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2010年6月20日,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在重建进入工程冬歇期前,5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开工建设了298个项目,完成投资50.1亿元。在青海省各族干部群众和援建大军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获取玉树州基层单位的应急响应情况资料,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资料.调研数据主要反映了本次地震应急存在备灾能力不足、应急期反应能力不强、防灾相关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社区(地区)的防灾能力不足、城市抗震能力弱等问题.总结玉树地震基层应急响应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树归来     
玉树是青藏南部高原的腹地,是青海地势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峰有2000多座,可谓"群山绵延、终年冠雪"。玉树藏语的意思是"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与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云南迪庆同属康巴藏地。2011年10月7日,笔者随中华环保基金会玉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中国国内自然灾害频繁,从年初的西南大旱,到4月的玉树地震,再到今年夏天的大面积洪灾,似乎印证了中国多灾多难的说法,也在考验中国人“多难兴邦”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