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3年以来阿根廷与乌拉圭之间纸浆厂争端,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法领域中跨界河流非航行使用争端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判决对国际环境法之发展及国内环境法之完善都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92.
环境法学研究过程中的"泛道德化"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环境法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环境法理论建构中所依托的各种道德理论本身也难以保证长久的科学性,故以道德分析为环境法逻辑起点产生的"创新性"理论在诞生之时就可能"先天不足"。因而有必要从法律实证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避免以道德诉求作为分析起点,在明确环境法价值、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法律工程研究的进路,从"环境损害"这一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入手,运用法律规划理论,对预期社会效用的实现进行理论体系建构,进而为环境法目的的实现路径作出可操作性论证。  相似文献   
93.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适度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退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在环境管理中就必须以生态承载力为标准判断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这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所在.环境法应当把生态承载力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预防应当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确保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不得超过环境容量,并保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超过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的供给能力.这是对执法者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所享有的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的必要制约.然而,生态承载力控制原则的实施难度较大,除了需要立法的明文规定外,还应当注重研究、建立生态承载力的核算方法体系;此外,还应当对现行环境执法体制进行改革,促使地方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中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当干涉,并积极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公众监督杜绝突破生态承载力的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94.
95.
从立法和技术角度系统分析了美国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的体系。美国水环境标准体系由环境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构成,制定这两种标准时不是力求完美,而是着重其实用性,考虑其在职能上互为补充;同时在实施中水环境标准也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依赖法律制度如许可证制度、市场手段如排放权交易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环境标准及其实施体系。这对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颇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
论地方环境立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方环境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具体论述了如何加强我国地方环境法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7.
赵亮  魏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2):46-47,73
环境标志的实施有利于环境友好产品的销售 ,也有成为发达国家新的贸易壁垒的趋势 ,加入WTO后 ,我国环境标志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标志制度 ,充分利用WTO有关原则和条款 ,在WTO法律框架内寻求对策 ,打破贸易壁垒 ,实现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
环境公益诉讼是经1981年马骧聪先生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介绍引入中国,到2005年对该制度的介绍评价仍在继续。很多学者赞同我国引鉴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用于环境公益诉讼。自1981至2005年,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主题的研究共有期刊论文80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40篇、会议交流论文12篇。在这些相关文作中,未见系统研究或专门研究环境公益诉讼的论文在法学权威刊物发表,也未见系统阐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或环境公益诉讼的专门著作,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相关或有内容涉及的著作仅3部。这些作品讨论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重大问题和举证责任分配、诉讼费用负担、受诉法院、原告培养和原告激励、环境鉴定等细节问题。不可否认,我国学界、政界以及其他关心环境保护事业的人们为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了有益的理论准备工作,但所做的理论准备却并不充分,表现为没有真正解决何谓环境公益这个基本认识问题,也即对何谓环境公益这个问题的回答模棱两可。正是因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准备不充分,才有后来的制度建设实践中的一波三折。虽然人们对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倾注了无限的希望,但其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中的"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实则同类。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近路线是仿照美国《清洁水法》等法律设置公民诉讼条款的方式,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环境法时添加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
目前,我国环境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关于环境法修改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关注环境法修改模式和指导思想的较多,而对现行环境法的一个重大缺陷--环境公平问题的忽视却鲜有提及.传统环境法学理论把环境问题看成是学术性问题,这种理念背后的假设是人具有同质性,环境危害具有整体性,环境问题对所有人的危害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0.
运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国际环境法上的基本原则,针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所持的三个抗辨理由,一一进行了法理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