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6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88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753篇
综合类   3008篇
基础理论   767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294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911.
中国省域可持续发展压力的量化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研究纳入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提出复合生态系统压力论,并进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分省实证量化。文章基于有效劳动力负担系数和发展水平指数、基于人均耕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分别进行相关聚类,归纳出中国分省发展压力最大而资源支持能力最薄弱的省份位于中西部落后地区,揭示了现状下,我国贫穷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具有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12.
应用STAMP模型,对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物理层、操作层、管理层考察了导致事故的控制缺陷、情景因素,找出了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案例应用结果表明,STAMP模型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分析事故,不局限于技术层面,分析的视角更广,并考虑了各方的交互反馈、系统动态变迁等系统性因素和事故发生的情景(背景)因素,提高了事故分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石化领域事故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3.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定量评估有利于考核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能值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核算了黄河流域2000—2015年省级及地市级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近15年,黄河流域生态状况有明显好转,除河南和山东外,增幅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7%~27%),增幅最大的为甘肃;(2)黄河流域的11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中,有77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不同增幅(0.46%~210%);(3)黄河流域"源""过程""汇"区位不同保护重点不同,要根据其所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及改善情况动态制定分区分类保护策略;(4)近15年的林地面积增加对所提供的服务提升效果明显,湿地(湖泊、沼泽地)的减少变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省份服务下降的最大驱动因素。本研究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及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914.
通过对伊犁河流域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伊犁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1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真实反映艾比湖周边居民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认知及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意识的强弱.结果表明:(1)艾比湖周边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危害有较为清晰地认识,99%被调查者意识到了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对周边环境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78.2%调查对象认为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信息不够通畅;(2)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但支持度不高,85.6%的被调查者对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有支付意愿;(3)65.5%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恢复有信心,但对当地政府宣传和保护艾比湖湿地的力度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比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16.
《劳动保护》2005,(6):63-64
2月15日14时30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一无证非法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7人(其中女工10人),受伤15人。该矿于2003年12月由当地村民张老佩非法开挖,系无证开采小井,2004年2月被竹园镇执法队责令封停。2004年12月初,张老佩与当地村民赵图强合伙又组织人员启封开挖,至2005年2月15日事故发生时,共非法开采原煤约1500吨。该井为独眼井开采,采用一台1.5千瓦的非煤矿专用鼓风机和直径约100毫米的编织袋作为风筒向作业地点供风;明刀闸、明接头、明插座及煤矿井下禁止使用的照明线向鼓风机和井下非矿用潜水泵供电;不进行瓦斯检测…  相似文献   
917.
南京市夏季青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年夏季调查和测定了南京市市售青菜中甲胺磷、乐果、甲基-1605等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夏季青菜(包括青菜秧)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有超标现象,其中甲胺磷在青菜中的平均残留量为0.063mg/kg,超标率为11.5%,其余4种有机磷农药在青菜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918.
丹江口库区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良好的生态系统质量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和“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前提。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在获取高精度精细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基础上,基于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和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等生态系统遥感参量构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模型,对库区2001~2020年植被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遥感监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2001和2020年植被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分别为56.16和78.32。2001~2020年,库区植被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变好,质量指数增加15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1.32%;(2)各县(市、区)生态系统质量有所差异,淅川县和丹江口市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2001和2020年均低于库区平均水平,但增量较高,分别增加25.55和23.99;(3)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最高,但增量较低;(4)2001~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指数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其中0°~3...  相似文献   
919.
探明区域长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耦合PLUS-InVEST-Geodector模型,探究三峡库区1990~2035年不同情景下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关系角度定量揭示其影响碳储量变化归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三峡库区碳储量表现为“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性,整体减少6.66 Tg,减幅为1.25%,其中耕地大面积转移至建设用地是导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1990~2035年三峡库区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其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南低北高且库首>库腹>库尾”的分布特征;(3)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53和0.37 Tg,生态保护情景较自然发展情景能显著降低库区碳储量损失;(4)影响碳储量时空变化因素较为显著,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其主导因子,其次则为温度、人口密度、高程和土壤类型,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均对碳储量变化解释力增强。研究可为库区碳库管理以及碳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20.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了 6.8 级地震,对泸定、石棉、汉源等地区的农村建筑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分析农村建筑的震害,对评估烈度为Ⅵ~Ⅸ度区域 12 个乡镇 35 个地点的农村建筑进行了现场调查,总结了砖砌体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和生土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并对 4 种结构的震害等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砖砌体结构房屋的严重破坏及倒塌占比为 4.2% 和 3.3%,且与构造措施有很大关系,未经正规设计且缺乏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出现屋面破坏、局部甚至整体倒塌,但设有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房屋保存较好;木结构建筑整体受损较轻,但由于本次泸定地震的竖向作用强烈,木屋盖破坏较为严重;石砌体结构和生土结构房屋,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的比例较高,严重破坏占比分别为 7.2% 和 5.1%,倒塌占比分别为 10% 和 7%,破坏最为严重。山体滑坡、落石等次生灾害对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是此次泸定地震的特征之一。针对此次泸定地震的破坏特征,建议农村建筑落实抗震措施,引入适用的新工艺;灾后恢复过程中,以房屋震损程度评估为基础,重建与加固相结合;同时,建议注重农村规划、选址的研究,降低地震次生灾害破坏;应当进行抗震科普宣传,加强农村工匠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