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53篇 |
免费 | 711篇 |
国内免费 | 13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26篇 |
废物处理 | 197篇 |
环保管理 | 3648篇 |
综合类 | 10794篇 |
基础理论 | 1974篇 |
污染及防治 | 674篇 |
评价与监测 | 425篇 |
社会与环境 | 1075篇 |
灾害及防治 | 2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637篇 |
2022年 | 664篇 |
2021年 | 822篇 |
2020年 | 682篇 |
2019年 | 586篇 |
2018年 | 304篇 |
2017年 | 454篇 |
2016年 | 551篇 |
2015年 | 707篇 |
2014年 | 1768篇 |
2013年 | 1238篇 |
2012年 | 1104篇 |
2011年 | 1088篇 |
2010年 | 934篇 |
2009年 | 1065篇 |
2008年 | 1224篇 |
2007年 | 983篇 |
2006年 | 857篇 |
2005年 | 708篇 |
2004年 | 606篇 |
2003年 | 808篇 |
2002年 | 596篇 |
2001年 | 430篇 |
2000年 | 361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51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90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研究Ⅱ——金鱼藻对水中PFOS的生物富集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选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受试生物,设定5、100、1 000、10 000、50 000、100 000μg·L-1以及对照共7个PFOS浓度梯度进行水培,分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内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细胞色素含量等生理响应特征,并研究金鱼藻对PFOS的生物有效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对PFOS的富集量最高可达3 180 mg·kg-1dw,最大富集系数高达40.7倍,可作为PFOS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遴选物种。随PFOS浓度升高,SOD活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POD活力表现为双重效用,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积累,而高浓度抑制酶活力积累。CAT活力在低浓度组(0、5、100、1 000μg·L-1),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在高浓度组(10 000、50 000、100 000μg·L-1),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色素含量也反应较为敏感,低浓度处理后色素含量升高,高浓度处理则导致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浓度处理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评价PFOS污染水体的生理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2.
潮白河周丛生物群落元素组成与水质变化的生态计量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潮白河流域中污染水体对周丛生物群落的碳(C)、氮(N)、磷(P)元素含量以及生态计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游潮白河NH4+-N、NOx--N分别占TN的52%和28%;上游白河则分别占1.6%和38%.潮白河TP含量(0.104 mg.L-1)为白河TP含量(0.005 mg.L-1)的21倍.白河和潮白河周丛生物C、N、P元素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55、0.41、0.62和0.24、0.13、0.18,表明生长于白河周丛生物的元素结构变化更大.无周丛生物的水体NH4+-N和TP的浓度分别为有周丛生物的21倍和11倍.通过对TOC、TN、NOx--N、NH4+-N、TP、pH、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电导率(conductivity)等水质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水体TP为影响潮白河周丛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其预测正确率为87.3%.周丛生物C、N、P元素间有强相关性,其中N起了"桥梁"作用.生态计量学分析进一步显示周丛生物的N∶P的比值追随水体TN∶TP的变化;并且该比值主要受水体TP浓度影响.周丛生物N∶P可用于水体TN∶TP变化的生态计量学的指示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周丛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高一级营养级生物群落结构和元素循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3.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论文分析了这一模式的系统结构和运作机制,总结了科学实验的结果。“猪-沼-果”模式以沼气池为核心,聚集了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优化传统种养模式的组织结构,使物质充分利用,能量有效转换,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江西建设了103.87×104个农户家用沼气池和250个大、中型沼气工程,每年可以节省木材600×104余m 3,相当于75×104hm2林地的活立木蓄积量;农作物施用沼肥,节省化肥农药,比传统模式提高肥效20%左右。“猪-沼-果”模式在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和控制血吸虫病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4.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如何通过规划手段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和管治,已成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关注点。本文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对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框架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土壤环境规划思路、基本内容、编制步骤等问题的讨论,为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包括:加快健全土壤环境规划的规范和标准,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土壤环境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土壤环境规划与水、大气环境规划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构建土壤环境规划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5.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空间识别及开发利用权衡——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现实需求,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区域开发生态风险传递过程分析,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域开发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结合自然生态风险、开发生态风险和生态重要性,定量评价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发利用综合生态风险并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结合丘陵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权衡黄土丘陵沟壑等未利用地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结果表明: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以中、低等级为主;兰州市二类未利用地占比最大,为51.67%;一类未利用地在海拔相对较低的皋兰县北部、永登县庄浪河以东集中分布,占总面积的37.45%.权衡兰州市综合生态风险与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一、二类用地的综合生态风险以1级低风险为主.其中,一类用地集中连片度高,坡度、海拔等自然本底相对较好,是未来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建设优先选择区域;二类用地因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可以作为后备土地开发资源选择性开发. 相似文献
186.
河流硝酸盐(NO-3)浓度及氮和氧同位素组成(δ15N-NO-3和δ18O-NO-3)可以辨识河水NO-3受自然过程和人为输入的影响,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水NO-3来源及转化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特别是山区人为输入对河水NO-3的影响仍不清楚.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异质性显著的伊河和洛河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水体水化学组成,氢氧同位素(δD-H2O和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辨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河水NO-3来源及... 相似文献
187.
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亟需采用高效的方法对数量巨大的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对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PBTK模型,又称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是利用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原理,将生物体简化为用血流连接的肝、肾和脂肪等各组织器官房室,模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模型参数包括生理参数和生化参数2个部分,可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模型已应用于数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在鱼体等水生生物体的毒代动力学模拟。已有模拟结果能够预测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有效剂量,对化合物毒性进行评估,并可用于不同物种、不同剂量和不同暴露途径间的外推,有力推进了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8.
基于响应面优化条件下柚皮对Pb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Plackett-Burman(P-B)法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简称CCD)对影响柚皮吸附Pb2+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是影响吸附率的3个关键因素.以吸附率为响应目标,对3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吸附率的二阶模型,确定了Pb2+吸附实验的最优操作条件:pH值5.4.Pb2+初始浓度为265.86mg·L-1,吸附剂用量为2.56 g·L-1,实测吸附率达到92.47%,吸附量为96.01 mg·g-1;整个吸附过程吸附剂柚皮没有经过任何化学预处理.效果优于一般的天然吸附剂.研究结果表明,柚皮是一种很具潜力的环保型廉价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9.
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况及水文的差异,虾类同位素值的差异在2个湖泊中表现不同.日本沼虾的δ13C值范围比秀丽白虾大,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23.0‰区间,表明其摄食的食物来源更广,对某些饵料生物有所偏好.另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同,在食物网中占据的营养级相近,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在鄱阳湖中,日本沼虾占有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于秀丽白虾;而在洞庭湖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主要是由于采样区域生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