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2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马敏明 《化工环保》1991,11(5):288-291
本文主要介绍杭州油漆厂用气浮-生物膜法处理涂料综合废水的原理、工艺流程和效果。高浓度含油涂料废水经该法处理后,COD、BOD_6、油、酚可分别去除75%、85%、80%、97.5%,出水中除 COD 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可达标排放。工艺过程稳定,运转管理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62.
对失去大部分活性的微生物膜进行再培养,以研究膜再利用的可能性。试验结果初部表明:在1/2MS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不仅可以使膜的电位值(I0)显著升高,且活性强,稳定性好,可使膜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3.
《中国环保产业》2015,(1):65-66
由福州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复合酶生物促进剂-组合型生物包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农村和城镇无组织排放污水、河道雨污排放口的生化系统。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1)利用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培养生长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增强了生物包抗污染物负荷冲击能力,并结合水生植物丰富了生物膜及水体生态系统,从而达到辅助脱氮和深度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64.
为实现氯酚(CPs)的高效降解和资源化利用,探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体系优势功能菌,揭示生物降解路径.接种、驯化长春市南郊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获得生物膜阳极以构筑MFC-2,4,6-TCP体系,基于扫描电子电镜(SEM)、16S rRNA分析测序方法,考察生物膜阳极微生物的附着情况和优势菌种,基于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等电化学分析手段,表征生物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和氧化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生物膜阳极微生物种类丰富,其中Geobacter和Acinetobacter分别为MFC-2,4,6-TCP体系产电和降解驯化期的优势功能菌,体系最大输出电压可达0.55 V,最大功率密度为428.65 mW·m-2,对2,4,6-TCP的降解和矿化率可达97.5%和85.4%.随着MFC循环次数的增加,微生物代谢途径多样化,产电菌逐渐演替为协同菌,且优势功能菌对2,4,6-TCP降解的中间产物(环己醇),其毒性远低于氯酚或苯酚,更利于被微生物利用.该结果可为氯酚废水的实际处理提供新策略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5.
基于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工艺,对模拟城市污水中的磷酸盐进行高效去除、回收.实验在探究不同蓄磷量和碳源对反应器效能、磷回收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厌氧释磷速率和释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低碳源投加(仅厌氧投加200mg·L-1)和低磷进水(10 mg·L-1)工况下,磷回收液浓度随着蓄磷量增加而增大,磷回收液浓度最高可达到225.5 mg·L-1,蓄磷量可达159.6mg·g-1;同时探究了磷回收液浓度与平均磷回收效率间的关系,在以(6±1)d为回收周期的循环下,磷富集液浓度达到(106.6±10)mg·L-1,此时平均磷回收效率为78.62%±2.3%;而且提高3.6倍蓄磷量可提高1.9倍释磷量,较之4倍碳源投加量时的1.79倍释磷量更为高效.因此,本反应器能基于更低碳源投加量获取高浓度磷回收液,从而为未来废水处理厂中磷的回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介导的生物矿化方法可促使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中Fe离子向次生铁矿物转变. 采用固定化的方式来提高A.ferrooxidans密度有助于强化Fe2+的生物矿化能力.选取流化床19孔填料、弹性填料、悬浮球填料作为挂膜对象, 通过多批次的连续培养来考察3种填料的A.ferrooxidans挂膜能力及稳定挂膜所需周期,继而比较3种挂膜填料对模拟AMD中Fe2+的生物矿化能力,并估算A.ferrooxidans有效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填料(5.00 g)的A.ferrooxidans挂膜能力依次为弹性填料(1.76 g)>流化床19孔填料(0.90 g)>悬浮球填料(0.78 g)(干重),且挂膜启动至稳定状态至少需要4批次.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表明,3种填料表面 含矿生物膜均为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的混合物.以游离态A.ferrooxidans的Fe2+氧化速率作为参比,估算出流化床19孔填料、弹性填料、悬浮球填料生物膜A.ferrooxidans有效生物量依次为1.67×108、8.52×108、1.92×108 cells·g-1 (干基).研究还发现,等同Fe2+生物氧化速率下, A.ferrooxidans挂膜填料比游离态A.ferrooxidans具有更强的AMD矿化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67.
赖永恒  刘敏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120-2128
采用设计规模为100m3/d的一体化缺/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O-MB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265d的中试研究考察了该工艺在多因素扰动下的除碳和脱氮性能,并对不同运行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A/O-MBBR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和脱氮性能.当好氧池溶解氧(DO)浓度和进水碳氮比(COD/N)分别为2.5~3.5mg/L和(7.9±2.0)时,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3.3±5.4)%、(99.1±0.6)%和(67.9±10.5)%.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在不同运行时期均有较高的相对丰度,保证了有机物的高效去除.A/O-MBBR系统脱氮功能菌在运行初期主要分布于活性污泥中,且相对丰度较低.长期运行后,生物膜与活性污泥中均同时检出大量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硝化菌为Nitrospira,主要分布于生物膜上(19.48%~28.05%).反硝化菌则以ThaueraTerrimonasDokdonella等为主.  相似文献   
68.
生物膜是多孔介质中普遍存在的细菌群落,会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并影响粒子的迁移沉积。采用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耦合方法(LBM-DEM)研究了悬浮粒子在覆盖生物膜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发现生物膜的存在会降低孔喉尺寸和DLVO排斥势垒,这有助于增强悬浮粒子的沉积。进出口压差是影响粒子滞留率的主要因素,低进出口压差下粒子无法突破排斥能垒,高压差下流体力通过改变粒子的沉积位置可提高渗透率。溶液离子强度变化主要影响排斥屏障。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粒子滞留率对压差变化响应较小;低离子强度溶液中,粒子滞留率受进出口压差的影响较大。此外,从介观角度观察入流速度对悬浮粒子黏附与滚动的影响,发现粒子的初始沉积点与来流方向的角度随着粒子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寒冷地区IFAS+磁混凝污水厂中菌群及其携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变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新疆某城市污水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活性污泥中的相对丰度平均值分别为3.50%和0.03%,在生物膜中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10.02%和2.12%,NH4+-N和T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由改造前的91.89%和66.76%提升至改造后的97.71%和91.90%,表明IFAS增强了寒冷地区污水厂的生物脱氮能力;生物处理段内与铁氧化还原有关的Ferruginibacter和红育菌属(Rhodoferax)的相对丰度平均值分别达到5.24%和3.72%,出水中红育菌属(Rhodoferax)的相对丰度达到9.48%,表明磁粉对菌群产生了影响;该厂对ARG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ARGs的相对丰度由进水中的191.08×10-3‰降至出水中的32.58×10-3‰,活性污泥中ARGs相对丰度为63.25×10-3‰~72.38×10-3‰,明显高于生物膜中的41.31×10-3‰,但sul2、floRrpoB 2等ARGs优势亚型在生物膜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77×10-3‰、2.52×10-3‰和2.03×10-3‰,高于活性污泥中的3.15×10-3‰~3.57×10-3‰、1.73×10-3‰~2.24×10-3‰和1.28×10-3‰~1.76×10-3‰;网络分析结果表明,Caldilineaceae_noranksul2呈显著正相关,毛球菌属(Trichococcus)与floR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凌峰 《福建环境》1999,16(6):21-23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和单纯生物膜法分别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前者相对于后者而言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并能很好控制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