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水葫芦所产生的损害进行评估,为鉴定生态恢复的范围以及对破坏做出补救所需采取的措施奠定基础.从预防、根除与控制水葫芦的角度,确定从利用生物控制剂管理水葫芦的技术考量因素.由于水葫芦在中国发生的危害特点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通过提高本地独特的天敌的防治效果更为重要.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第2、3和11号标准,将其性质定位外来入侵物种,并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加以规制,来防治水葫芦入侵,保证中国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32.
生物资源在减轻植物病害中的作用、潜力及其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生物资源在减轻植物病害灾害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及巨大开发潜力 ,讨论并提出了减轻植物病害中生物资源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序批式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培养在软性纤维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后悬挂在废水处理反应器内,废水中溶解污染物在与生物膜的接触中被微生物分解,使水体得到净化。该方法较活性污泥法具有生物量大、抗冲击负荷强、操作简单、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处理后的屠宰废水能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4.
从上海市凤眼莲的生活史特征与繁殖策略探讨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金樑  王晓娟  高雷  李博 《生态环境》2005,14(4):498-502
凤眼莲是上海地区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外来人侵种之一。通过对上海地区凤眼莲种群的连续监测,探究其生活史特征及其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每年3~5月为凤眼莲的萌芽阶段,7月下旬为凤眼莲爆发起始时期,8~12月为凤眼莲爆发的高峰期,12月下旬凤眼莲开始枯萎死亡。但其腋芽能够存活越冬,是来年凤眼莲爆发的种源。2)上海地区凤眼莲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导致该结果的内因是凤眼莲具有高的克隆生长潜力,外因是上海市水体富营养化严重。3)河道内其它水生植物的广泛分布是凤眼莲固着生长的主要机制,这些植物主要为:喜旱莲子草、菰、芦苇、牛筋草和千金子等。有鉴于此,根据上海市凤眼莲的生活史特征和繁殖策略,提出其综合防治对策为:1)最佳的打捞时期为12月至翌年6月,以去处种源为目标;2)清理河道内及堤岸上的水生杂草;3)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4)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35.
本文针对福州西湖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要恢复和保持西湖水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应在工程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科学有效的湖内生物防治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等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为有效控制白云山风景区的病虫害及有害植物的发生,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风景区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生物和物理措施对病虫害及有害植物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凤眼莲与生物外来物种的入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问题入秋以来,在京杭大运河、平湖塘、穆湖溪等江河湖荡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团团凤眼莲,水流较缓的河港尽头,凤眼莲你挤我挨地堆积在一起,再不见昔日小桥流水,荷塘月色的水乡风光。原为“泊来品”的凤眼莲肆无忌惮地侵占了清水粼粼的港湾。研究方法和内容1.生物学特征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又名“凤眼蓝”、“水葫芦”。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营水生直立或漂浮生活。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河湖、池塘或稻田中。凤眼莲成体高70厘米以内,根须状,且数量极多。从根际生出匍匐…  相似文献   
38.
华南地区几种常见植物对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供体植物地上部分的水提液或乙醇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已生根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枝条,1个月后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水提液培养的薇甘菊无一成活;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水提液对薇甘菊也表现出很强的化感作用,其抑制综合效应(SE)为72.47%。少花龙葵(Solanum nigrum)乙醇提取液培养的薇甘菊无一成活,三叶鬼针草和芒萁的乙醇提取液对薇甘菊也表现出很强的化感作用,其SE值分别达到50.50%和17.11%。可见三叶鬼针草和芒萁有望开发用来对薇甘菊进行长期生物防治。供体植物提取液对薇甘菊插条成活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高于对其生物量的影响,表明供体植物的化感物质可能是通过抑制薇甘菊根系活力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的。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采用常见花木来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并可用常见盆栽植物来防治室内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40.
植物促生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促生菌即PGPB不仅在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生长以及防治植物病害,还逐渐应用于环境保护方面。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就PGPB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PGPB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PGPB内生菌、生物防治型PGPB、PGPB的基因工程改良、PGPB剂型等。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