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30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964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从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苯酚的中度嗜盐菌,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Virgibacillu sp.PDBF2(Gen Bank序列号为KM658979)。该菌株在8%的总盐度下最高可耐受1 400 mg/L的苯酚,能有效降解的苯酚浓度达1 200 mg/L。PDB-F2可在5%~15%的高盐度范围内有效去除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苯酚。培养温度和pH对菌株PDB-F2生长和苯酚降解率具有较大影响,其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温度30℃、pH 6.5~7.5。PDB-F2在耐盐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上的优势使其在高盐含酚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2.
碳源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HCHs和DDTs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有机氯农药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农药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城镇中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限制了土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碳源组成有机修复剂A、B、C,添加到受有机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并对比了3种修复剂的效果.试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水分含量为50%,添加零价金属调节氧化还原电位,采用好氧/厌氧交替循环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修复剂对HCHs和DDTs的降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与DDTs相比,HCHs较易降解.90 d内,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HCH的浓度分别从73.37~85.71 mg·kg-1降解到了15.88~38.21 mg·kg-1.与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相比较,∑HCH的降解率提高了19%~52%,90 d内,ΣHCH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1%.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ΣDDT的浓度分别从91.68~119.79 mg·kg-1降解到了45.1~60.7 mg·kg-1,相对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试验,∑DDT的降解率提高了39%~45%,30 d内∑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51%,但30 d后降解效率无明显增加.就不同类型碳源的促进作用来看,C/N最高,而含水率最低的修复剂B的效果最好,而C/N比最低而含水率最高的修复剂A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3.
城市污水处理厂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分布和去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凌云  张锡辉  陶益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741-2747
采集南方某城市3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各工艺单元的水样,通过固相萃取-衍生化过程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检测水样中的17α-雌二醇(17α-E2)、雌酮(E1)、雌二醇(E2)、雌炔醇(EE2)、雌三醇(E3)、辛基酚(OP)、正壬基酚(NP)和双酚A(BPA)等8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连续4个季度的分析结果显示,3个污水厂进出水及各工艺单元中均有EDCs检出,EE2和BPA是含量最高的两种EDCs,出水中最高浓度分别达到498.9ng.L-1和2652.5ng.L-1,其他6种EDCs浓度均不超过100ng.L-1;生物处理工艺对EE2、E3、NP、OP和BPA有较高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约为57%~85%,但对于E1、E2和17α-E2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一级处理工艺对EDCs仅有低于18%的去除率;紫外辐照消毒工艺对EDCs的去除没有明显效果;EDCs浓度季节差异显著,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旱季浓度约为雨季的2.5~7.8倍.本文对于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工艺中EDCs类物质的分布和转化特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4.
采用HPLC-ESI-MS分析了铜绿假单胞杆菌诱变株MIG-N146的发酵液粗提物,发现其中含有15种鼠李糖脂同系物,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25mmol.L-1,最小平均表面张力为29.2mN.m-1,表面活性良好.同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鼠李糖脂(RL)对底泥中17α-炔雌醇(EE2)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EE2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值逐渐增大,可生物降解性增强.在浓度低于2.0mmol.L-1的鼠李糖脂作用下,EE2的生物降解效率仅稍有提高;而浓度高于6.0mmol.L-1后,水/底泥混合体系中EE2的生物降解速率提高至1.346d-1以上,是无鼠李糖脂时的2.9倍以上.当鼠李糖脂浓度达到10.0mmol.L-1时,2d内混合体系中EE2的降解率可达到90%.HPLC-PDA检测显示,鼠李糖脂易被微生物降解,不会在环境中长期残留;EE2降解过程中检测出2种中间产物,鼠李糖脂会影响EE2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但不会改变EE2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45.
从巴丹吉林沙漠盐湖沉积物中分离获得1株在高盐环境下高效降解苯酚菌H17.分析了H17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序列、苯酚降解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H17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能在0~20%的盐度下有效降解苯酚,每升外加适量的碳源(葡萄糖浓度0.8 g)和复合氮源(KNO_3 1 g、NH_4Cl 5 g、酵母提取物0.2 g和胰蛋白胨0.2 g)能够促进H17的生长及降解苯酚能力.在温度为30℃、pH 7~8、盐度5~10%的条件下,H17均能高效降解苯酚,最高降解率可达到88.5%.该菌株降解苯酚动力学符合Halane模型,经拟合其生长参数为μ_(max)=0.31 h~(-1),K_S=191.63 mg·L~(-1),K_i=683.05 mg·L~(-1).研究显示H17具有在高盐环境下降解和耐受苯酚的能力,同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体现出其在高盐含酚废水实际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精制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制油废水的浓度高,水质变化大,生物降解性好,经试验,采用物化处理除油及生物处理后出水可达排放标准,对该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可生物降解性,营养,硫酸盐的影响,活性污泥率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以平顶山矿区地下水补给区内采集的新近系泥灰岩和乌江河河水作为岩样介质和入渗水样,开展模拟溶解性有机质迁移转化的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渗透流速条件下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在泥灰岩中主要是通过对流、弥散、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随之减弱,生物降解作用则相应增强;渗透流速增大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均是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48.
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中最佳臭氧投加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孔令宇  张晓健  王占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45-1347
在水处理过程中投加臭氧,可提高饮用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臭氧氧化后继的生物过滤,可以减少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数量,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试验表明,臭氧投加量2~8mg/L可使AOC-P17,AOC-NOX和BDOC分别增加20.9%~85.5%,42.1%~158.2%和21.4%~84.4%.臭氧投加量为3mg/L时,AOC和BDOC增加得最多,即3mg/L的臭氧投量为最佳投加剂量.生物活性炭滤柱(BAC)出水AOC浓度(乙酸碳)均低于50μg/L,在35.9~46.6μg/L之间,属于生物稳定性水质.  相似文献   
149.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杀螟硫磷降解菌株Burkholderia sp.FDS-1,它能以3-甲基-4-硝基苯酚(MNP)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该菌能在9h内将0.6mmol.L-1MNP完全转化成邻甲基对苯二酚(MHQ),并能继续降解MHQ.该菌降解MNP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菌株降解MNP的速率和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MNP的酶为诱导酶.  相似文献   
150.
反硝化生物膜对PBS表面形态及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红  王建龙  赵璇 《环境科学》2006,27(12):2507-2510
PBS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可以用做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的硝酸盐.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反硝化生物膜生长前后PBS颗粒表面形态、化学组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S仅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并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PBS颗粒可以在12 h内使进水中53 mg·L-1的硝态氮降低到10 mg·L-1以下(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为:NO3--N<15 mg·L-1).红外光谱表明,反硝化微生物附着生长后其PBS在2 925 cm-1和2 850 cm-1附近的吸收带以及3 200 cm-1~3 410 cm-1处峰值减弱,说明PBS材料中甲基、羟基官能团比例下降,而其它官能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BS的主要单体组分淀粉和乙烯都可以被反硝化微生物用作碳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膜附着生长后,PBS颗粒表面会出现空洞,扩大了生物膜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有利于形成致密的反硝化生物膜,对反硝化菌形成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