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647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中子和γ射线辐射灭菌后残留菌的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辐射灭菌的生物安全性为目的,考察不同辐照源、辐照剂量及辐照方式下枯草芽孢杆菌辐射耐受性以及毒性的变化情况.从经不同剂量1次中子辐照后的存活平板中随机挑取菌落,扩大培养后再次进行低、中、高剂量的2次中子和γ射线辐照.结果发现,经中子1次辐照后,芽孢对2次中子辐照产生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可能同时存在,但以敏感性为主,仅发现1个菌落对低剂量2次中子辐照产生耐受性;而对γ射线2次辐照均表现为敏感性.中子1次辐照的剂量对中子和γ射线2次辐照的灭菌效应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中子1次辐照后,能显著提高中子和γ射线2次辐照杀死芽孢的能力.从接受了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的菌落中,筛选出7株酶活性较高的变异菌株,采用小白鼠腹腔注射方法,考察这些菌株的毒性.通过对小白鼠的增重率、肝脏系数、脾脏系数等指标的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的中子1次辐照、中子2次辐照和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毒性都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初步说明中子和γ射线辐照枯草芽孢杆菌就生物辐照耐受性和毒性来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2.
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电气进程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问题。从电磁辐射的来源、作用人群、对人体的影响方式阐述了电磁辐射防护的必要性。介绍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电磁辐射防护原理、防护装备标准及产品现状。提出了现有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及防护装备产品标准的不足,指出现阶段应进行的进一步工作:考虑非致热效应对人体的影响,完善统一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增加电磁辐射防护装备标准覆盖面,以利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83.
A stain-based scree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creen different catalyst coatings for their germicidal activity. A Baclight dead/live bacteria viability kit (invitrogen, molecular probes) was used for staining the cell. The screening was carried out following a standard procedure. This included loading cell suspension to solid surface and maintaining contact for 30 min, then staining with a mixture containing dyes. The stained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an epifluorescent microscope and photographed with a CCD camera under UV. Metal-doped TiO2 coatings on AI plat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non-UV germicidal activity without using UV. It was tested using model microorganisms such as Bakers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acillus subtilis, Pseudomonas putida, and Escherichia coli. On the basis of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catalyst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to the cells, the stained cells may appear green (viable), green with red or yellow nuclei and yellow (compromised) or red (nonviable). According to their stained color, cells were counted to calculate the percentage of dead, live, and compromised cells. Compromised cells are cells that grow very slowly after reculturing indicating a degree of reversible cell damage. Screening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using this staining method i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and requires less time than the culture-based method. A modification to the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germicidal activity of rough surfaces or fibrous coatings was developed. Both TiO2 and metal-doped TiO2 (Ag, Pt, Au, Cu) possess non-UV based germicidal activity. The germicidal activity of TiO2 was found to be related with its wetting property and can be improved by UV irradiation before testing. It is not greatly affected by contact time, indicating a fast acting germ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84.
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氰溶液中总氰初始浓度、pH、铜浓度等对总氰降解效率的影响,比较了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率,初步推断了铜氰溶液在辐照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辐照剂量下,随着总氰初始浓度的增加,总氰降解率降低,相应的总氰降解G值增大;铜浓度越低,总氰降解率越高;pH越小的铜氰溶液总氰降解率越高.电子束辐照KCN溶液和铜氰溶液的总氰降解反应属于表观一级反应.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KCN溶液的总氰降解率比铜氰溶液要高得多.铜氰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铜氰络合离子逐步离解出的CN-与·OH的反应.  相似文献   
85.
陆九渊 《环境教育》2009,(11):40-41
3G手机时代即将来临,很多百姓都关注和向往新手机的时尚功能和外观,但是,手机功能加强,基站辐射是否也加大?会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人们担心的原因有三:一是TD-SCDMA等3G技术是一项新生事物,是高新技术的产物,市民对此相对陌生;二是辐射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需要专家的解读和权威的测量;三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渴望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本期我们来探讨一下3G时代的手机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86.
首钢孟家冲尾矿坝渗流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孟家冲尾矿库坝面出现的渗水现象,对坝体的渗流以及稳定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堆积坝的不断升高,导致坝体浸润线抬高,安全稳定系数降低,从而将造成坝体失稳,出现溃坝事故。为消除隐患,提出采用辐射井排渗的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7.
调查了某铀矿山居民区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的辐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对辐射剂量估算,评价该矿山辐射环境的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山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确实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所调查的时间段内,该矿山评价区域由放射性物质排放所致关键子区居民的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52mSv;无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状,其关键核素都是^222Rn。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应考虑减少^222Rn的排放。  相似文献   
88.
采用风险分类-要素分析-风险排序的思路,对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1998—2006年该类恐怖事件的实例,从事件所涉及的材料、场所角度将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分为6大类。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涉核恐怖事件的要素分析,将北京市各类场所划分为4类敏感区并与5类涉核恐怖事件结合起来,得到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构成图。通过风险分析,笔者认为北京市发生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最大的场所为核研究机构,最容易发生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类型为涉及放射源的恐怖事件,结合分析结果对从阻止、探测、响应3个层次上提出了奥运核安保工作的反核恐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9.
针对工业和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发生放射性污染的安全隐患,采用PLC控制技术,设计一套联锁系统,有效地保护操作人员和公众,避免因为人为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放射性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90.
苏州城市气溶胶和臭氧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苏州地区观测资料对城市气溶胶与O_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晴空指数(CI)与PM_(10)、PM_(2.5)呈显著负相关; PM_(10)、PM_(2.5)质量浓度每增加1μg/m3,晴天条件下白天向下短波辐射(DSR)分别下降1. 48 W/m2和1. 52 W/m2; DSR与O_3呈显著正相关; O_3与PM_(10)、PM_(2.5)呈负相关,表明气溶胶对O_3浓度存在衰减作用。2014年11月10日—12日个例研究表明,在到达地面的DSR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气溶胶与O_3之间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造成O_3浓度降低。2014年12月13日—14日个例研究表明,气溶胶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造成到达地面的DSR减弱,O_3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