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71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81.
乡镇尺度大娄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核算对于制定乡镇差异化发展调控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简称“大娄山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和2018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核算、地貌、地表粗糙度、空间统计等方法,研究了乡镇域ESV,并分析其地形效应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大娄山区ESV整体呈稳定且微弱增长趋势,由1 891.44×108元增至1 895.73×108元;有28个乡镇ESV呈下降趋势,其中22个分布在贵州省.②在大娄山区4种地貌类型中,以缓坡区域的ESV最高(2018年),为811.69×108元;而区域单位面积ESV由高到低依次为峡谷底(0.21×108元/km2) >山脊(0.07×108元/km2) >缓坡(0.06×108元/km2) >陡坡(0.01×108元/km2).③2000年和2018年大娄山区ESV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111和0.109,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研究区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效应.2000—2018年,乡镇尺度ESV变化主要有5个空间热点聚集区和2个冷点聚集区.研究显示,建议对大娄山区28个ESV下降的乡镇、ESV冷点聚集区所涉及的乡镇、Ⅲ级地表粗糙度和缓坡重叠区域应优先开展“三生”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482.
数字     
《环境教育》2011,(12):8
7.2万公顷2011年11月22日,基于实地调查及遥感数据分析,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现:海南中部山区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十年的时间内消失了7.2万公顷,占整个中部山区原有天然林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而主要原因则在于违法违规种植浆纸人工林等行为,及其他人为商业活动。绿色和平呼吁海南省地方政府立即查处  相似文献   
483.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4.
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13个气象站点1958—2009年逐月降水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评价因子,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程度及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时间上,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干旱出现的频率在增加。在空间上,发生轻旱的空间分布面积最广,安图县、和龙市、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梅河口市、通化县和集安市的东南部这些地区轻旱、中旱、重旱的程度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85.
皖南丘陵地区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亚热带北部皖南丘陵地区小流域定位实地观测为基础,研究了农林共存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规律。发现小流域氮素径流输出季节性变化明显。降雨和施肥是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子,模拟分析表明,它们与氮素输出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86.
以粤北山区典型区的连州市为例,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7年耕地地力调查样点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年以来,连州市耕地表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有所增加,分别从1982年的16.3 g·kg-1、40.88 t·hm-2上升到2007年的17.37 g·kg-1、43.31 t·hm-2。土壤有机碳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复杂,土壤有机碳呈上升趋势的有潴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而沼泽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矿毒田呈下降趋势,主要旱地土壤类型(黄壤、红壤、红色石灰土、酸性紫色土)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量,水田、旱地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水田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别由80年代初期的18.30 g·kg-1、44.80 t·hm-2上升到2007年的18.78 g·kg-1、46.21 t·hm-2;旱地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别由80年代初期的10.46 g·kg-1、29.27 t·hm-2上升到2007年的13.17 g·kg-1、34.67 t·hm...  相似文献   
487.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战略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何军  王夏晖 《环境保护》2020,48(22):50-54
  相似文献   
488.
半干旱山区采矿扰动植被指数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潞安矿区7个生产矿井中的8个试验工作面,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开采沉陷值;对2004—2007年7个时相(分别为2004年7月8日、11月1日,2005年2月1日、8月26日,2006年5月22日,2007年4月9日和6月1日)的SPOT2/4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及波段运算,提取工作面开采沉陷前后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NDVI时间序列曲线,以研究采矿扰动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试验工作面地表覆被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区具有空间相关性. 非采矿扰动区(伪不变特征区)森林冠层的NDVI最大值由2004年的0.619451增至2007年的0.739987,平均年净增加6.18%. 在采矿扰动区,虽然开采前地表NDVI最大值呈增加趋势,但开采当年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达11.91%. ②试验工作面地表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具有时间相关性. NDVI在开采前表现相对稳定,受开采扰动虽出现下降但却滞后4~6个月,并且持续1~2a,其后转入上升期. 常村矿的S1-1#、S3-2#、N1-4#,漳村矿的2101#、2102#、2201#,五阳矿的5100#,王庄矿的5210#等8个试验工作面NDVI最大值年均降幅分别为12.24%、27.81%、15.79%、19.19%、7.19%、21.48%、13.25%和1.66%,平均值为14.83%. 在气候、耕作、采矿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采矿扰动是半干旱山区采矿区地表NDVI变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489.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 242~4 475 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卧龙山区2 8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和大气中HCB,HCHs和DDTs具有浓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这可归因于大气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也观测到HCHs和DDTs的浓度异常和污染情况.通过对有机氯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化学组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区分大气长距离传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2种源贡献.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边远山区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信息. 结合大气和土壤的现场数据,可以综合观测和表征山区环境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90.
刘昊  王会祥 《环境科学》2013,34(9):3352-3357
2009年春季在福建南平市茫荡山地区进行观测,测量了.OH源O3、HONO、HCHO和H2O2的浓度.结果表明O3、HCHO、HONO、H2O2浓度分别为4.96×10-8、3.97×10-10、2.53×10-10、1.18×10-10,低于华北农村的浓度.利用CMAQ计算O3、HCHO、HONO、H2O2对.OH的贡献率,分别为57.0%、7.7%、34.9%、0.4%.O3光解是该地区最重要的.OH来源.O3、HCHO、H2O2对.OH的贡献呈现单峰变化,在12:00~13:00达到峰值.HONO对.OH的贡献曲线呈波动状,和人类居住环境清晨出现峰值的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