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2.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落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在该聚落群的聚落生态位计算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次之,社会因素影响最小;海拔高度为1900—2600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为0.03—0.11,海拔高度为〉2600-3100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大多分布在0.12~0.13之间,聚落生态位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山区聚落生态位研究可为揭示山区人地关系以及聚落空间规划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3.
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不同用地规模、等级或区域的城市用地扩张,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它们与连续性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显著的差别。论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1995—2010年生态位值的变化情况,将21个城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4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等级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方法应该基于完全市场化的基本假设,而且需要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诊断。生态位的方法能够恰当地区分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级别,不同生态位的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关联机制。大部分高生态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能用Logistic蒂模型拟合,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也较显著,高生态位城市以弱脱钩状态为主。高生态位城市占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资源,市场化水平也较高,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大部分低生态位城市不满足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少数城市能用Logistic蒂模型拟合,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也不显著,低生态位城市以强脱钩状态为主。低生态位城市所占有的空间和资源都比较少,市场化水平也较低,尽管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表现不明显。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城市规模已接近城市扩张的上限,高生态位城市应利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生态位城市应逐渐改变城乡土地二元结构,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4.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5.
为定量分析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以每个样地为综合资源位,采用Simpson指数的倒数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分别对自然恢复20 a、35 a和100 a左右次生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重叠进行测度,比较分析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生态位变化及原因,同时对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其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属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生态位宽度最大(群落ⅠB'(SW)i 为0.750、B'(L)i 为0.863,群落ⅡB'(SW)i 为0.630、B'(L)i 为0.685,群落ⅢB'(SW)i 为0.625、B'(L)i 为0.658),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自然恢复年限越长,其优势地位越明显。2)人为干扰和光照是影响该区域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变化的主要因子。3)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的平均生态位宽度值B'(SW)i 为0.603、B'(L)i 为0.570,平均生态位重叠值为0.564,表明各种群生态幅广,资源利用谱较宽,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性竞争不激烈。4)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小(IV为0.181,B'(SW)i 为0.292,B'(L)i 为0.109),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小或没有重叠,表明它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且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产生了一定程度分化。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随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而变化,揭示了优势种的生态位随自然恢复阶段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6.
管道储运分公司潍坊输油处东营站9#、10#5×104t原油储罐属浮顶油罐.目前9#、10#油罐浮顶外表面、罐壁板上端内外侧、抗风圈的上下表面等约90%面积发生层状起皮和片状锈蚀现象,其余外防腐层未返锈的漆膜已粉化失效,局部单盘板腐蚀深度接近或超过原板厚度的10%,需要进行大修.而罐区其余储油罐仍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施工现场位于一级要害部位.在大修施工当中,我们严格执行HSE安全监督管理程序,不断完善管理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HSE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7.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贵州2002年6月18日00时~19日00时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基本物理量分析了相当位温并计算出了湿位涡正压、斜压项的值,通过对它们的诊断分析发现:贵州大暴雨随500hPa"漏斗"形MPV1高值区的形成、增强、减弱而开始、增强、减弱。而且还发现高低层MPV1"正负值区垂直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形势。500hPa上MPV2正值区与对流性降水区对应很好,而且强度变化也一致。  相似文献   
198.
江苏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综合类、人文类、自然类3个旅游资源大类中分别选取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A级旅游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11种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人均密度、地均密度3种评价指标和位序得分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得出13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强弱,并提出相关的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9.
细河水质监测点的优化布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质监测点的布设直接影响着是否完整、客观的反映整个水域水质状况。文章采用动态贴近度法,对阜新市细河进行监测点布设。结果表明:已有水质监测点布设不合理;该模型具有放大作用,聚类效果相对明显,优化点具有代表性,可以真实反映细河水质变化动态,同时减少监测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0.
基于MMG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基本理论,利用龙格-库塔方法进行积分计算求解方程组,将船舶的各受力方程结合流场数学模型计算的表面流场数据在MATLAB软件中编制成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可视化程序,以洞庭湖澧水洪道安乡大桥建设工程为背景,计算分析桥梁建设后航道弯曲半径及桥前直线段距离对通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队通过连续弯曲河道出弯时占用的航宽增大,千吨级航道中的弯曲半径取《内河通航标准》中单弯情况规定的最小值480 m时,上游出弯口与大桥间的安全直线段距离需6倍船长以上.距离为5倍船长时,航道弯曲半径应增大至550 m,无法达到相应的航道弯曲半径时,下游桥孔的通航跨距应相应增加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