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陕西遗址、陵墓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马宏林 《陕西环境》2003,10(5):10-13
陕西省境内的遗址、陵墓类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在现已查明的20933处各类文物点中,共有古遗址10497处,如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氏族村落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等,遗址文物以土遗址为主,还有夯土、石材、砖瓦等;古墓葬4368处,大批古代陵墓梯次鳞比地排列在关中大地上,仅历代帝王陵就有72座,如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唐太宗昭陵等,尽管原有的宏大皇家陵园地面建筑群已不见踪迹,但是留下了大量的石刻群组合,还有相当多数量的皇亲国戚、文臣武将之陪葬墓,文物以大型石刻、墓室壁画、彩绘陶俑、青铜器等为主。随着工农业及交通…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的建设,其淹没区22个市、县、地区。在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地面、地下文物进行普查中得知,此区域内受淹文物达1200多处,其中包括地面、地下文物、古遗迹、古遗物遍及整个库区,极为丰富,并且历史沿革完整。这些文物依据本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因素而兴建,又由于受历史年代变迁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按有关法规文件对淹没区内的文物概况及分布区域、保存现状、历史文化面貌、历史年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相对湿度是文物保存环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NOx耦合水分对于文物的破坏性很大。在前期开发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研究了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系统集成技术和参数,考察了空气净化器各单元对NOx的去除率,并评价了流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净化单元的设置合理有效。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氮氧化物去除率较高,达到96%以上,但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则降低为66%。将空气净化器串联了调湿装置后,发现调湿器调湿效果显著,在各种环境湿度的情况下能有效的保持展柜的湿度。但在降湿效果上有待提高,调湿器的结构以及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8,(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完成改造并重新开市,大栅栏商业街整治工程自2007年10月开始启动,2008年5月正式封街改造。整体改造工程将街内建筑划分为“文物修复、保护修缮、风貌整治、整治改造”4类。在商业街完善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启动了道路建设工程。改建后的商业街中部加设一条贯穿东西的盲道,雨污水管道、市政管线全都埋入地下管道,  相似文献   
16.
哲夫 《环境教育》2012,(10):84-85
丢卒保车,似乎所有发达地区或日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了让人过好日子让生态受点制约也不可避免。对待城墙、文物、古迹似乎也是这样。没有记载,却可以想见,自从开天辟地,这片土地便已经存在。那时,这片僻处黄土高原最北部的土地,依托着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天荒地老,得天独厚,一派风生水起的原生状态,草木自由生长,河流自由流淌,万物自由繁衍。习惯择水而居择草而牧的人们无意中发现了这片原生的乐士,便引朋呼类,始而族之,继而村之,再而镇之,又而县之。这是有考证的,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大气、水、辐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和文物考古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文物及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污染防治,保证环境质量、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历史文献法收集整理了《四川两千年洪水史料汇编》中嘉陵江清代洪水碑刻的碑文记录,并利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法分析洪水碑刻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清朝时期,嘉陵江流域共有洪水碑刻记录55通,月份明确可辨的有36通。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下游多于中上游,其中嘉陵江干流28通(2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46,上游仅有零星分布,相对集中于中下游),渠江16通(1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71,各河段均有分布),涪江11通(6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仅集中于下游的重庆市)。洪水碑刻记录在年内主要分布于6、7、8、9四个月,洪水碑刻清晰记录了清代1679年(2通)、1840年(3通)、1870年(17通)、1903年(2通)4次特大洪水,洪水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流域清代洪水的发生频率为7 a一洪。清代嘉陵江洪水碑刻记录反映了流域夏秋季洪水较多,这与嘉陵江流域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洪齐发的扇状水系、低山丘陵-谷坝地形、松散的土壤质地以及"湖广填川"时期毁林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与河道淤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古代建筑文明源远流长,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关注古代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失火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耐火等级、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防火安全措施。并通过物联网、智慧应急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出新时期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中起到重大作用。文章选取温州市典型古建筑(廊桥、古宅、古村落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调研与访谈,提出当前温州市文物古建筑存在的隐患,分析数字化技术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中的运用现状。建议以文物古建筑数字化改革为建设目标,加强数字消防宣传,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平台应用与监管,从而助推文物古建筑安全建设与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