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国内外双重的减排压力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各试点却均陷入了市场发育不完善、行政色彩浓厚的困局之中。重新从基础权利构造的角度审视碳交易市场,可以看出排污权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排污权的交易价值是企业从事碳交易的直接动因,排污权的缺位是当前碳交易市场困局的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排污权立法、部门法协调、建立交易信息登记平台、强化排污责任机制和提升减排技术等手段,构建起有交易价值的、受到公权力保护的排污权权利构造。  相似文献   
32.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碳交易的市场化在当前面临较多的瓶颈约束和政策风险。基于对我国碳交易发展基本态势和制约因素的考察,分析了碳交易标的的法律属性、交易环节,以及构建碳交易法律促导机制的价值和作用,揭示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与碳交易法律促导机制的内在统一性;指出:顺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与策略实施对碳交易市场化的法律需求,发挥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创建、交易规则形成、市场规模扩张、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是构建我国碳交易促导的法律机制、突破碳交易市场化瓶颈约束和降低政策风险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迎合碳减排交易机制对市场创造、技术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配额登记与交易注册平台建设和碳权保护的立法需求,构建我国促进和引导碳交易市场化发展的法律机制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3.
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推进碳交易试点、规范碳交易秩序等均需要完善的碳交易管理体制支撑。结合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建立碳交易管理体制的经验和启示,立足我国碳交易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构建国务院、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交易所、中介机构、专家组织组成的六位一体的协调分工管理体制。由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碳排放权管理,环保部承担注册、登记、核查、监测等职能,其他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支持。在地方层面设立对应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构,积极推进碳交易试点,进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探索和实践。中介机构的培育包括四类: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金融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专家组织层面则依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等开展各种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的政策建议。考虑到碳交易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了三阶段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对各省市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有连接意向的体系应该在配额分配方法、遵约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存储与借贷规则、抵消机制等要素方面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3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林业碳汇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林业碳汇市场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林业碳汇市场是一种政策诱导性、需求拉动型的市场,不同利益主体对碳汇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均有一定的特殊性,提出应积极探索碳汇林业的实现平台,森林碳汇外部效应内部化,加快林业碳汇的金融创新等,是当前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6.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项目。通过研究由清洁发展机制延伸出来的碳交易及其市场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碳交易将成为最大的贸易商品,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产生较高的利益。  相似文献   
37.
迅羽 《环境》2014,(10)
正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碳排交易试点先后启动,2014年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然而,调查发现,各大交易所交易量小甚至断断续续的现象普遍存在。专家指出,交易体系不完善,碳价得不到真实反映,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碳交易市场仍举步维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2004年起,以各种排放(减排)配额为主的交易与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买卖同时逐渐做大,催生了一个交易规模达1180亿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五年时间增长超过百  相似文献   
38.
碳普惠机制作为一种创新的碳减排机制,能够带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推动全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探索实施了碳普惠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碳普惠模式。本文梳理了我国碳普惠建设实践进展,构建了碳普惠机制基本运行框架,分析了碳普惠在制度体系、方法学开发、平台建设及消纳渠道等方面的建设特点,并总结了建设经验及成效。基于碳普惠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明确定位、充分评估、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四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很多能源都面临着日渐减少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中就需要人们做出一些相关行动来支持节能事业。碳交易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通过进行一系列节能减排等措施,间接影响了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扩大。在既要考虑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又要考虑当下的能源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对该情况下的碳交易市场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当下的能源与碳价格情况进行了相关讨论,并且对该环境下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做出了一定探究。  相似文献   
40.
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930亿欧元,合1 200亿美元。碳市场成交额增加的原因是碳价格在2010年有所上升。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指出,2010年全球各地碳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增加了17%,由每吨CO2当量11.6欧元上升至13.6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