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68篇
综合类   1541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71.
沼渣连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小麦"轮作施用沼渣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年限的沼渣施用对土壤剖面微生物量C、N(MBC、MBN)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cm剖面上,施用沼渣1年对0~30cm土壤的MBC、MBN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30~40cm土层土壤MBC、MBN的含量,施用沼渣5年时对40~50cm土层MBC、MBN无明显影响。土壤MBC、MBN含量总体随施用沼渣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各土层MBC、MBN含量增幅随着施用年限的延长呈现不同趋势。施用沼渣1年,耕层土壤的MBC/MBN值较习惯耕作增加,施用沼渣3年后,其值呈降低趋势。各土层的MBC/TOC、MBN/TN和MB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随着沼渣施用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针对"棉花+小麦"轮作模式,持续施用沼渣3年更有利于改善0~40cm土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72.
低碳经济下物流优化设计的网络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社会中,物流活动需重视碳排放的控制,科学设计出支持低碳理念的物流优化网络对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网络均衡理论为研究方法,首先构造一个以物流交易量为网络流、包含"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典型三层物流运作网络,再基于此结构在各层物流决策者之间构造一个以碳排放强度为网络流的虚拟碳排放网络,用这两个网络间的相互关联反映物流交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接着,对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建模,把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转化成由这两个相互影响网络所构成的网络均衡问题,分析各层决策者综合考虑碳排放量最低的利润优化行为,并将优化问题转化成等价的变分不等式形式;最后,设计仿真算例进行数值求解和仿真分析,通过讨论不同参数下低碳物流网络的优化决策过程,得到结论:合理征收碳税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效的碳减排手段;物流网络中运输距离和运输频率的优化均会对降低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73.
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芜湖市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港口地理学产生以来,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港口与腹地的交互作用、航线网络结构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合理开发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仅有的研究多数散见于流域开发与管理、港口规划、河道演变与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中。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在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背景下,将其可利用岸线资源的空间演变划分为沿中江发展、沿青弋江发展、沿长江北扩、沿长江南延、一江两岸统筹发展等5个阶段。以此为基础,选取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等指标综合判别“新芜湖”的岸线资源等级,并结合后方腹地岸线需求对岸线开发进行功能分区,最后总结了“新芜湖”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措施,如实施两岸联动策略、制定岸线准入制度、实行岸线有偿使用、建立岸线调整体制等  相似文献   
974.
975.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四大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其次是宁波、温州和金义都市区。(2)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都市区建设有助于各城镇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进而降低碳排放。(4)都市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受到都市区发展阶段和特色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特征。(5)都市区低碳建设任务和方案是由其独特的碳排放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976.
土地集约利用和碳排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约束条件,解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解读空间互动视角下1995—2018年我国省际层面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地均碳排放存在显著负向互动影响,省际之间碳减排呈现零和博弈的特点,表现为邻省的地均碳排放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本省地均碳排放上升0.232个百分点。②土地集约利用与地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因多数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尚未跨越“倒U型”曲线拐点,直接效应表现为本省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促进本省的地均碳排放量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抑制邻省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有利于发挥土地集约利用碳减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区域联动机制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7.
978.
厘清黄河流域各省区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空间转移路径,对制定该区域的碳减排战略至关重要。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2012年、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生产侧、消费侧及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分析了该流域产生隐含碳的关键产业和地区、隐含碳转移的地理源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整体隐含碳排放生产侧大于消费侧,2012—2017年生产侧和消费侧隐含碳排放呈不断增长趋势。②黄河流域9省区内需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部门是重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调出与调入隐含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部门是重制造业和能源工业。③黄河流域9省区输出隐含碳的主要地区是江苏、广东、浙江,输入隐含碳的主要地区是黄河流域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具有地理邻近效应。④黄河流域区域内合作减排比各省区单独减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79.
98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生活也逐渐为全球所关注。利用一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主题队会,使学生提高对当前低碳环保生活的意识,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低碳理念的传播者,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是个很好的创意。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