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215篇
综合类   2459篇
基础理论   464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2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胡明江  吕春旺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927-3936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催化剂La_(1-x)Ce_xFe_(0.7)Co_(0.3)O_(3-δ)(x=0、0.1、0.2、0.3和0.4),并采用XRD、SEM、FT-IR、H2-TPR和O_2-TPD等技术分析了Ce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微观形貌及理化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程序升温氧化(TPO)技术评价了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活性,探讨了催化剂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机理.结果表明:在La_(1-x)Ce_xFe_(0.7)Co_(0.3)O_(3-δ)中掺杂适宜的Ce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改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在催化剂与碳烟松散接触条件下,当Ce掺杂量(质量百分比)为0.3时,所制备的La_(0.7)Ce_(0.3)Fe_(0.7)Co_(0.3)O_(3-δ)对碳烟的起燃温度(T_(ig))、最大燃烧温度(T_m)和燃尽温度(T_f)分别为329.5、409.8和421.1℃,呈现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碳烟最大转化效率为98.7%,平均活化能为123 kJ·mol~(-1),CO_2选择率为98.2%,实现了对柴油机碳烟排放污染物有效"过滤+催化燃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62.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 < 中潮带 < 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较高,对CO2的吸收能力较强,而高潮带有机碳含量高,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通量较高,研究区整体上表现为对CO2净吸收.此外,CO2净固定通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落潮时间增加而下降,与土壤叶绿素a含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明确人类活动对江苏沿海潮间带裸露光滩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3.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35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4种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71.07、BC-101.90,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单位μm),对比研究了15℃、25℃、35℃、45℃下生物碳对锶的吸附行为,旨在阐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生物碳吸附锶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等温吸附曲线的基本特征影响较小,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15~0.997,N=0.513~0.745);生物碳吸附锶是以熵驱动为主的物理吸附过程,熵变ΔS为75.66~99.43 J/(mol·K),焓变ΔH为18.18~25.84 k J/mol;生物碳对锶的吸附性能大体与溶液温度呈正相关,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同时颗粒粒径与溶液温度存在耦合影响;生物碳粒径越小,锶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越小;温度越高,锶吸附受粒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64.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魏孝荣  邵明安  高建伦 《环境科学》2008,29(10):2879-2884
研究不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于全面准确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34%),高活性有机碳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3%),有机碳的变异性随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各组分有机碳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含量顺序一致.各组分有机碳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以塬面土壤最高,沟道土壤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林地和农田土壤较高,草地土壤较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则以黑垆土最高,红土最低.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组分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环境条件不但直接影响有机碳的分布,还通过影响有机碳不同组分之间的关系来改变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问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大,中活性与高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65.
依据2007年4月对南黄海调查所得的溶解有机碳(DOC)数据,初步分析了南黄海DOC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南黄海DOC的质量浓度为0.91~2.69 mg/L,平均值为1.62 mg/L,北部近岸DOC浓度高,长江口北部海域及南黄海中部外海DOC含量较低;在垂直方向上,10 m层DOC含量略高,各水层量值相差不大。DOC的分布趋势主要受控于水文结构,某些河口海域,生物生产对DOC含量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66.
Refractory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plant was with hig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tent. An aminated polymeric adsorbent NDA-8 with tertiary amino groups and sufficient mesopore was synthesized, which exhibited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to the DOM (raw water after coagulation). Resin NDA-8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uptake of the DOM than resin DAX-8 and A100.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decis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sorbent and adsorbate.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rous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mesopore of NDA-8 played a crucial role during uptake of the DOM. In general, resin in chloride form performed a higher removal rate of DOC. According to the column adsorption test,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DA-8 was calculated to 52.28 mg DOC/mL wet resin. 0.2 mol/L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could regenerate the adsorbent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367.
在6月19日举行的亚太低碳经济论坛2009中国峰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及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表示,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68.
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个层面,目的是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风能、光能、原子能的使用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369.
碳封存技术的现状及在中国应用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是近年来国际上大力推广的一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沿技术,已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可用来减排温室气体的技术途径.本文介绍了CCS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分类、目前的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动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未来CC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70.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玉春  唐海萍  常瑞英  刘亮 《环境科学》2008,29(5):1388-1393
以围封26 a草地(E26)为对照,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土壤-植物根系系统碳截存的影响.结果表明,0~40 cm土壤和根系中的C贮量, E26(7 307.59和950.32 g·m-2)≈连续放牧草地(LG)(7834.01和843.43 g·m-2)>开垦35 a耕地(LC)(4537.04和277.35 g·m-2). E26、LG和LC中,0~40 cm土壤贮存的C分别占各自土壤-根系系统C总贮量的88.49%、90.28%和94.24%.长期开垦完全破坏了草地原生的植被-土壤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相对于E26,比中O~10 cm和10~20 cm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81%和39%,0~4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减少了71%;长期开垦导致草地土壤及根系碳截存分别降低了37.9%和70.8%.因此,在草原地区,若将长期开垦的耕地恢复为天然草地,土壤和植物根系将会有较大的固碳潜力.放牧对该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放牧样地土壤表层容重显著增加,预示目前放牧压力已达到或接近草地的承载阈值,应及时减小放牧压力以避免草地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