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人在现实中总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也都有相对应的人格,但一个人的"多重人格"总是被统一在外在的表象之下。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之外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性格多元化地展现在网络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网络人格。然而,社会化媒体的真实、透明、快捷等特点,在让人们享受了"自夸"式的内容分享之后,又重新开始压抑"多重人格",带上"假我"面具参与各种社会化媒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任何问题的传播都同时伴随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因为关注,就会有兴趣了解更多,从而催生传播的需求;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使问题得到广泛的、正确的认知,从而推动问题早日解决。毫无疑问,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气候传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俞宁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I0006-I0006
中国期刊业的数字革新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数字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格局。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力推技术创新建设,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以推动出版传媒技术升级换代,争取研发成功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构建广泛、传输快捷的新闻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番禺区的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个案,分析番禺市居民反对垃圾焚烧厂事件的本质、原因,探索事件中政府、媒体和民众三方的互动过程、反应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原因。番禺事件是我国民众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的表现,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第2期起,本刊开辟一个新的栏目《大家讲科普》,大家讲科普,就是大科学家来讲科普。今后将不定期地邀请一位大科学家做客本栏目。本期邀请到的是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著名地球化学、天体化学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16.
国际     
《绿色视野》2016,(4):70
正伦敦派鸽子检测空气污染英国首都伦敦上空近日出现一支特殊部队――鸽子。它们携带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城市上空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进行实时检测。这项为期三天的活动名为"鸽子空中巡逻队",旨在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当地居民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关注活动账号,就可以获得所在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17.
胡元琼 《绿叶》2010,(9):55-62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用)》实施两周年.政府履职能力逐年提高,而企业信息公开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提高公众的信息公开参与意识,更需要环保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媒体三者通力合作。信息公开与维持稳定并不冲突,更有效的、更良好的信息公开只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8.
视频监控系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实现一个跨平台,低成本,低时延的视频监控系统,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JMF(java媒体框架)的结构和特点,然后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时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JMF技术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9.
柳博 《环境教育》2008,(9):25-26
当今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遭受破坏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的发展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环保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政府、企业、公众以及媒体责任与利益的共同影响下,环境新闻报道开始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并熟知。而肩负宣传、引导和教育职责的大众传媒,也担起了对社会普及环境知识和意识,协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师巧妙借助于多媒体设施,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课本上的文字、图画,通过视觉、听觉而更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声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