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1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5166篇
废物处理   172篇
环保管理   2477篇
综合类   5323篇
基础理论   285篇
污染及防治   111篇
评价与监测   197篇
社会与环境   556篇
灾害及防治   35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1478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301篇
  2011年   1130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970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进行修正,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本来面貌,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2.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943.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two key subdisciplines of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Previous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two fields has largely focused on their distinctions and synthesis in western (particularly American) academia.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sociological subdiscipline in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and is under vigorou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By contrast, the 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still a novel term for most Chinese researche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sociologies, which should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944.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945.
曲晴 《环境教育》2009,(2):55-56
由于湖泊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污染治理设施滞后,氮,磷等污染负荷削减不力,致使我国众多湖泊水库长期接纳过量营养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湖泊水库水体处于“水华”频发的高生态风险状态之下,我国大中型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不仅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多功能的退化,其引起的频率水华暴发现状已直接影响到湖泊水库周边及下游城镇,  相似文献   
946.
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了以"环保有我"为口号的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颁奖典礼。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评选以"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及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乔治?夏勒博士获得这一奖项。来自全国的22个集体和  相似文献   
947.
《环境教育》2009,(1):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学生的节约意识却不断下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49.
清华大学绿色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华大学于1998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理念和目标,时任校长王大中在“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研讨会”上指出:“我们通过全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知识创新中应起的关键作用,结合已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0.
荣昕 《环境教育》2009,(4):44-45
今年的春天和去年一样,来得比较早,经过甘露的滋润,阳光的普照,万物又恢复生机,他们有的抓紧在太阳低下健身,有的眼同伴嬉闹,有的伸展筋骨展示活力,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