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866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676篇
综合类   2385篇
基础理论   282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240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大气污染物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个欧拉型硫沉降模式探讨了积云对硫污染物的对流垂直输送作用.结果表明,积云引起的垂直气流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及输送通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流垂直输送可使硫污染物在高层出现大浓度区,浓度的增加率为50%—400%,中层和低层的浓度相应也有所变化.积云区内南北剖面上的通量也因对流输送作用在高层出现了大值中心.  相似文献   
132.
尤安 《劳动保护》2001,(8):16-18
体系的模式基于国际石油工业勘探和开发(E&P)论坛的HSE指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行业标准SY/T6276-1997,并考虑到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主要要素的兼容性 ,在经过石油、炼化企业广泛试点的基础上 ,历经两年的时间 ,我们制订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国石油集团HSE管理体系是中国石油集团全面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有利于推进和维护企业文化 ,是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和可持…  相似文献   
133.
山西矿区矸石山复垦种植施肥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围绕煤矸石缺乏有机活性物质及有效养分的问题,在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对施肥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物由于吸附性能低,保肥性差,所以施用化肥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大。并从降低复垦的投资与难度以及尽快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生长的植被出发,提出了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化肥与污泥配合施用的施肥策略,并对污泥的施用效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4.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流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氮素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的流失特征,以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4种典型耕作模式紫云英-水稻(M1)、空地-大豆-空地(M2)、空地-生姜(M3)、空地-玉米+红薯(M4)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模式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8月共8次有效降雨中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特征.研究期间,4种模式下氮流失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总氮流失量表现为:M3((30.388±2.86)kg·hm-2)M4((17.118±1.677)kg·hm-2)M2((10.987±1.108)kg·hm-2)M1((6.090±1.051)kg·hm-2).相对于其它模式,M4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和渗透水量在研究期间均最大,但M3模式下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量最大.另外,非生长季节4个模式下氮流失量相对较低且各模式间差别较小,生长季节4个模式间可溶性氮和总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流失量均表现为M3M4M2M1.4种种植模式下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形态均以硝态氮为主.渗透水中铵态氮和可溶性总氮占总氮的比例高于地表径流.这些结果为该区区域合理选择耕作模式、优化耕作方式、加强管理以控制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5.
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权重平均、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集成方法,对3种空气质量模式在安徽地区2017年2月-2018年2月PM2.5预报结果进行集成释用.结果表明:各模式和订正产品的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均能达到显著相关,相较于WRF-Chem,多元线性回归的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了21.7%,归一化平均偏差(NMB)下降了6%,且在16个地市中NMB均下降至-25%~25%之间;从不同时次的预报效果来看,在3个代表性城市(淮北、合肥和芜湖),多元线性回归均能大幅度降低RMSE和NMB,但从时间和空间效果来看,其对于提升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的相关性方面,略差于权重平均的集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于重污染天气PM2.5预报评分(TS)最高,为0.46.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提升不同模式的预报效果,可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基于FDS仿真火灾温度下隧道衬砌安全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永林  彭立敏  杨伟超 《灾害学》2008,23(2):96-100
为了研究火灾下隧道衬砌的安全性,首先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4.0模拟不同规模的火灾:通过许多小的长方体堆砌建立隧道的实体模型,并采用FDS4.0中的多重网格技术(Multiple Meshes)进行网格划分;然后结合仿真得到横断面的温度场与相应温度下的材料参数,应用荷载一结构模式(即直刚法)对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规模火灾下(〈20MW),衬砌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满足,在较大火灾规模下(≥20MW),拱顶的安全性得不到满足,而其余部位的安全性满足要求;随着火灾规模的增大,衬砌安全系数逐渐降低,拱顶的安全系数降低梯度最大。最后,对衬砌的耐火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北京夏季灰霾天臭氧近地层垂直分布与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后奥运时期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被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灰霾天与光化学复合污染的状况,而近地层数百米高度内的大气污染物与大气物理参数垂直分布观测对于空气质量变化过程评估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于2009年8月1-16日,在北京市325 m气象塔进行了相应的立体观测,观测平台垂直分布在距离地面高度8、47、120和280 m四层中.同时,在近地面320 m高度以内,分15层分别观测了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另外,使用气溶胶后向散射云高仪观测了边界层2.5 km内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利用垂直分层的O3数据与边界层物理观测数据并结合天气形势、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本次观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北部低压槽控制的北京区域不利于低空大气扩散,容易形成光化学污染叠加灰霾污染,污染形成时白天地面小时最大φ(O3)可达120×10-9,280 m高度处可达155×10-9;来自西北偏西的气流一般较为干净,有利于北京污染物的清除,而来自西南和偏南的气流使北京的O3污染加重,导致区域性高浓度O3污染;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夜间残留层与地面的φ(O3)差别越大,次日光化学生成的φ(O3)起点越高,表明残留层O3在次日混合层抬升过程中卷夹到地面,影响地面空气质量;300 m以内的近地层,在50 m高度左右存在φ(O3)变化程度剧烈层,这是城市冠层界面与大气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8.
全国大气扩散输送模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使用HYSPLIT模式对我国大陆区域进行了一整年的连续轨迹计算.轨迹以1°×1°的网格化经纬度分辨率进行计算.考虑气候、地理及经济因素,将全国计算区域分为10个大区,分别统计各大区出发的轨迹在全国的分布频率.根据全年和各季的轨迹统计结果,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大气输送扩散特征以及区域间大气环境的相互影响潜势.结果表明,全国10个大区的大气扩散输送模态可分为特性不同的7大类,其中以西北方向的3个大区为一类,西南高原的2个大区为另一类,其它各区自成一类.10个大区大气扩散物质的累积效应差异显著且季节变化特征各异.全国以西南区(XN)东部大气累积效应最强,东北区(DB)累积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39.
环境监理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环境监理的基本职责 ,对捆绑式、专一式、切块式 3种不同的环境监理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切块式环境监理运行模式比较适合现阶段环境监理工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环境监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0.
进水模式对SBBR性能及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种不同进水模式下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氮形态转化的差异分析, 比较不同进水模式对SBBR性能和氮形态转化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机制. 结果表明, 分散式进水模式表现出比一次性进水更好的脱氮效率和更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在达到相同的处理效率的前提下, 分散式进水模式M4的COD和氨氮负荷最高可达2 540和540 mg·(L·d)-1, 而一次性进水模式M1仅能分别达到2 000和420 mg·(L·d)-1;分散进水模式能降低一次性进水所带来的冲击性负荷, 将负荷均化分散到周期内的各个时段, 同时也减少了进水对微生物的稀释作用, 使得单位体积内有效微生物的数量相对充足, 从而提高反应器的负荷能力. 在分散进水模式下, 从M4与M2、M3的对比来看, 分散模式的进水规律越接近运行模式的循环规律, 反应器的氮素转化效率就越高, 残留的氮素总量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