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78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1044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从最大限度提高环保投资质量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建立四大运营系统的意见。  相似文献   
72.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是运用安全科学理论联系安全管理需求产生的,对生产全过程中事故是超前有效预防、控制的科学方法,简称事故五防法.本文所述企业连续20年杜绝死亡、重伤和非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开创并持续稳定了安全生产新局面.  相似文献   
73.
孙连捷 《安全》2005,26(2):i001-i001
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在欢庆新的世纪,享受经济高速发展 成果的同时,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如何保护人类自身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 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车的诞生,直到当今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人类摆脱了众多自然灾害的威胁,发展了生产,创 造了现代文明。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涌现,各种人为事故也日益凸现,而且更具突发  相似文献   
74.
地球系统科学提出前我国科学界的某些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灾害学》2005,20(1):15-17
列举了在1988年美国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前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某些思维: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东亚大陆磁异常与我国人群健康关系的观点,天地生三位一体的观点,地球表层学的观点以及灾害系统的观点等.这些观点虽不如"地球系统科学"着眼于全球整体,但也包括了很大的系统,且不空洞.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我们靖江市安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人均苏中第一”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安全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管理达标,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全市出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向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奏出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76.
77.
一、背景 北京市崇区自1991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十几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咨询日、环境保护科学论、环保小制作、环境保护科普读书、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环境保护专题辩论、环境保护科学论坛等环境保护专题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崇区地方特色、中小学爱科学月期间一项标志性重点活动.多次受到北京市及全国优秀科技活动表彰及奖励。每年爱科学月期间崇区都要举办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科学论坛活动。  相似文献   
78.
黄波 《环境教育》2005,(3):25-25
印度洋的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灾难。这次灾 难逼使人们更深层次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向来勇为人先的著名科学 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这一次又走在了前头,日前,最新一期《环球》 杂志上刊布了何先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结果。不过,他的答案让人震惊。何 先生的观点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人类要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信心;二是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无须对其敬畏。  相似文献   
79.
大象 《环境教育》2005,(3):27-27
一句"敬畏自然"竟然在国内报纸上一石击起千层浪,引 来众人的非议,甚至被扣上反科学、反人类的帽子。这让我这 一个在海外一直从事环境学研究的中国人十分不解。因为,在 笔者看来,这句话正是在对现代环境伦理与环境科学前沿深刻 理解之后所做出的正确自然观的表达。 真理愈辨愈明,但我们也知道任何辩论的焦点其实在于 对定义的争夺。而我们此前看到的很多言论却--或者是故 意--避开了这一点,以至于许多争论在定义混乱的情况下已 变得无意义。  相似文献   
80.
如果把"敬畏大自然"理解为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态 度,我完全赞成。但如果将"敬畏大自 然"与以往一些人出于蒙昧的自然崇拜 混为一谈,因此就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 应该一味顺从、无所作为,那就走到了 另一个极端,不仅非人类之福,就是持 这种观念者也难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