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9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灾难瞬间,尘归尘,土归土,只是一个转身,抬眼间美景不复。至亲好友,深受佛赐的力量,离开尘世,脱离痛苦,行走在开满格桑花的天路。天蓝不减,五色幡引着风,猎猎如故,残断的佛塔下,  相似文献   
22.
儿时总是在重复着同一个梦,梦里吃着各种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味,总是在吃得最带劲的时候醒来,醒来后还要意犹未尽地回味半天。童年的记忆里,永远充满着对吃的渴望与诱惑。到了吃杨梅的季节.每天四点多钟,我们就早早地守在了家门口。尽管没有钟表,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正确估判。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40-143
《文学写作》课作为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高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意在通过对高校《文学写作》课的静观以及"回到文学本身"的阐释和论证,为"教育主体间的狂欢"这一《文学写作》课程改革突围方法提供学理上的依据。笔者认为,只有正本溯源,力求回到文学本身才能对《文学写作》的教学改革之路有一个较为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4.
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作家肖夏兴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  相似文献   
25.
法利·莫厄特(Farley Mowat),1921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是加拿大著名的生态文学家。莫厄特的作品显示出他对环境保护以及面临消亡的各种社会文化的强烈关注。莫厄特青少年时期就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探索大自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他与朋友们创建业余自然研究者工作室,在家里的地下室开办野生动物博物馆。1 3岁时,莫厄特自己创办了一份自然通讯杂志《自然的学问》,又作为《萨斯卡通凤凰星报》的专栏作家,每周撰文介绍各种鸟类。二战后,参战归来的莫厄特于1 949年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生物学。后  相似文献   
26.
陌生与疏离     
在那本以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一句诗歌命名的书中,汉娜·阿伦特把布莱希特归属为“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如此熟悉,以至于我们感觉到了一种突兀的陌生。众所周知,“迷恫一代”是一战后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描述战争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思索世界的绝望与彷徨。  相似文献   
27.
秋日     
秋风秋雨秋喜秋悲,思秋恋秋爱秋恨秋。秋之语,绵延不绝;秋之韵,醇厚浓香。单是一个秋,升腾出"鸿儒"的豪放与婉约,更演绎着"白丁"的可歌与可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各有所喜好,我经常在想,我喜欢什么季节?看了余先生的《霜冷长河》的自序一篇,心中豁然,其实我也是喜欢秋天的,而且就海和河而言,我更喜欢河。  相似文献   
28.
十万残荷     
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为"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竟然数不过来,季羡林老师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相似文献   
29.
近日,媒体报道的“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引发公众对新疆水资源问题的关注。据报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相似文献   
30.
这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驼铃声,消失于1930年的秋天。至此。再也没有塞外的驼队来过,再也没有那声声的驼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