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81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2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21.
中国城市水资源消费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多项式法将气候耗水量从水资源消费总量中分离出来,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气候耗水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气候耗水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表现,在我国东部,二者的相关性较显著,西部不太明显,而且冬、春季的区域分异明显,夏、秋季不明显,其中冬季在南北向的分异明显,春季在东西向的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622.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降雪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8年8、9月份在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源头所采集的新降雪样的化学成分资料并与不同时期前人在该地区采集的降水样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该地区降水的化学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珠峰地区夏末降水非常纯净,主要离子浓度可与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相当,代表了全球偏远地区的大气环境本底值;珠峰地区不同季节降水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水汽来源和气候状况.8~9月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亚季风;4~5月的降水深受中亚干旱、半干旱区粉尘的影响,说明其降水的化学特征具有气候敏感性.  相似文献   
623.
西南环境移民安置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西北环江县肯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为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安置区的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等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取样分析,研究表明,环境移民安置地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季的特点;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为主,但有一定量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剖面发育良好,有机质和氮含量相对丰富,磷、钾缺乏,土壤酸度大,土壤质地和结构尚可  相似文献   
624.
南方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极端冰雪天气,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使得南方冰雪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南方冰雪气候和地质灾害的关系,本文首先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极端冰雪气候的特征;然后以典型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依据,总结了南方极端冰雪气候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南方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南方极端冰雪气候具有低温时间短、多次复杂雨雪过程的特点,仅在地表5cm以内形成短时冻土,地表冻土层易发生反复冻融,冰雪后融冰时间短,容易形成集中地表径流;②地表冰冻所产生的冻胀力一般不直接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但融冰期间的反复冻融和融水入渗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因;③我国南方极端冰雪条件下地质灾害成生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山地丘陵区、地质构造复杂、雨(雪)量充沛以及斜坡表层岩土体结构松散且力学性质差。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冰雪气候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25.
西域砾岩是我国西北造山带(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山前发育的一套晚新生代冲-洪积相沉积,其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的山体隆升、气候变化等信息,是研究盆山耦合、环境演变的良好载体。西域砾岩自首次命名以来,吸引了众多地学研究人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西域砾岩的岩性特征、沉积过程、地层年代、成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成果,结合自己研究取得的认识,总结了目前关于西域砾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为更好地揭示西域砾岩所记录的环境演化信息,需要进一步开展西域砾岩的物源研究,如锆石U-Pb年龄谱分析、重矿物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26.
为了提高民用轻小型无人机企业产品质量,提高相关环境试验人员的综合试验能力,提升行业检测技术水平,以GB/T 38924—2020系列为基础,对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环境试验方法进行了浅析.描述了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环境试验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环境因素和机械环境因素.对气候环境试验方法、机械环境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技...  相似文献   
627.
原生态环境下广西涠洲岛近50年气候变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涠洲岛气象站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站成为广西为数不多、大气观测环境50年来持续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气象台站之一。应用该岛屿气象站及与之相邻的广西北海市合浦气象站1956~2005年的气温、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比较近50年来北部湾海域气候自然变化和在城镇大规模发展影响下气候变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气温、雨量等要素季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对定量地论述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区域性气候自然变化的响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8.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现有林地多为人为破坏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目前很难在该区找到适合树轮气候学研究的老龄针叶树种,在此背景下,寻找适合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的替代树种尤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中部桥山林区的老龄麻栎林为研究对象,为该区建立了近一百多年的标准年表(1891—2016)和差值年表(1884—2016),评估其树轮气候学研究潜力。相关计算表明,麻栎差值年表与当年3—7月降水量相关最高(r=0.58,p<0.001),几乎达到了可以重建的水平。该年表还与陕西中北部旱涝指数和黄土高原西部树轮降水重建序列显著相关,共同反映了区域降水变化历史。空间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桥山麻栎差值年表对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首次利用黄土高原中部阔叶树种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发现了麻栎树轮宽度年表具有记录过去降水变化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29.
西北地区近50a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均降水强度和持续干旱天数呈增加趋势,而中雨天数和持续降水天数呈减少趋势;除持续干旱天数外,年降水总量与其他极端降水指标有很好的相关;从空间分布和各气候区来看,极端气候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及其与年平均气温或年总降水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30.
气候变暖对冻结期黑土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及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土壤碳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极为敏感.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暖对冻结期黑土碳氮动态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红外辐射仪模拟土壤增温,并进行了两种不同水平的增温研究(W1和W2).结果表明,在冻结期(2019年11月至翌年1月),与对照处理(C)相比,模拟增温使表层土壤温度(0 cm土壤温度)分别上升1.54℃(W1)和4.10℃(W2),并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这很可能是由于积雪融化造成的.两种增温水平均降低了积雪覆盖厚度、土壤冻结深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活性有机碳(LC)含量.而冻结期增温对黑土氮循环关键过程及指标的影响则相对更复杂,随着增温幅度的提升,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降低、全氮(TN)含量及净氮硝化速率明显增加,而铵态氮(NH4+-N)、总无机氮(TIN)含量及净氮矿化速率则显著地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气候变暖将给冻结期黑土带来更为温暖湿润的环境,并且由此引起的土壤碳氮含量及转化过程的变化将会对随后生长季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生产力及碳氮循环等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为研究冻结期东北黑土碳氮循环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