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13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采用自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巯基乙酰聚乙烯亚胺处理含Hg2+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絮凝剂的加入量3.7 mg/L、废水pH=5.0、浊度为0时,Hg2+的去除率达到88%;Hg2+和悬浮物在废水中共存时,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浊度127 NTU时,Hg2+和悬浮物可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由40%左右增至95%以上;用该絮凝剂处理实际废水(Hg2+的质量浓度20~25 mg/L、浊度126 NTU、pH=3.5),当絮凝剂加入量为4.2 mg/L时,Hg2+的去除率为84%,浊度的去除率为97%,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902.
采用自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巯基乙酰聚乙烯亚胺处理含Hg2+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絮凝剂的加入量3.7 mg/L、废水pH=5.0、浊度为0时,Hg2+的去除率达到88%;Hg2+和悬浮物在废水中共存时,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浊度127 NTU时,Hg2+和悬浮物可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由40%左右增至95%以上;用该絮凝剂处理实际废水(Hg2+的质量浓度 20~25 mg/L、浊度126 NTU、pH=3.5),当絮凝剂加入量为4.2 mg/L时,Hg2+的去除率为84%,浊度的去除率为97%,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903.
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然而,微生物絮凝剂的高制备成本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制备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微生物絮凝剂制备成本偏高原因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最新进展,包括利用复合菌群产微生物絮凝剂、利用廉价替代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和利用剩余污泥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等;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4.
为选择出适应于混凝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添加量、污泥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子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COD、浊度去除效果及絮凝颗粒结构为考察因子,研究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及壳聚糖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混凝条件下,PAM的效果最好,壳聚糖次之,PAC最差,但壳聚糖COD随其添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絮凝颗粒结构中,以PAM的絮凝颗粒效果最好,其结构紧溱而颗粒中间的空隙相对较大,有利于吸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适宜作为颗粒污泥培养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905.
应用CCD(中心复合设计)法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去除废水中Cd(Ⅱ)的最佳条件组合,并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环境扫描电镜分析讨论了絮凝机制。CCD设计以Cd(Ⅱ)去除率为响应值,优化Cd(Ⅱ)初始浓度、MBFGA1投加量、溶液初始pH和反应时间4种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模型F值为11.71,P〈0.0001,相关系数R=0.9154,拟合模型极显著,Cd(Ⅱ)初始浓度、pH和反应时间为显著性因素。在最优化条件下:Cd(Ⅱ)初始浓度23.60 mg/L,MBFGA1投加量27.74 mg/L,pH为9.5,反应时间15.97 min,检测实验Cd(Ⅱ)去除率高于99.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表明,絮凝剂分子上羧基、羟基、磷酸基等官能团参与了絮凝过程,并形成了氢键。结合环境扫描电镜图分析得出,MBFGA1的絮凝机制包括化学反应、吸附架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等作用。  相似文献   
906.
将制备出的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纳米化,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的加入量、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及投加量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且考察了pH、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时间对絮凝效果影响最大,超声频率次之,硬脂酸钠含量影响最小。纳米聚硅酸铝锌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加入量为0.1%、超声频率为40Hz、超声时间为60min;考虑处理费用,处理印染废水时pH=6~9、投加量为5mL/250mL时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8.5%,色度去除率可达97.4%。  相似文献   
907.
针对实验室所得垃圾渗滤液专用铁镁铝复合絮凝剂配方进行了批量扩大化生产,设计开发了中试专用絮凝反应设备,在垃圾填埋现场进行了絮凝中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搅拌速度为170 r/min,最佳投药量为20%,COD去除率大于50%,BOD去除率大于30%,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4提高到0.65,色度去除率约70%~80%,重金属去除率大于80%,优于同类常规市售絮凝剂聚铁、聚铝、聚铝铁;垃圾渗滤液处理专用絮凝反应器能满足设计开发要求,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移动适于现场实验等特点;为适应渗滤液絮凝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泡沫、影响固液分离效果的特点,专用絮凝反应器固液分离部分的细部尺寸应进一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08.
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并用于处理油井压裂废水。制备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的优化实验条件为:聚硅酸活化pH1~2,活化温度25~30℃,活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对油井压裂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和58%。与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相比,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在浊度及COD去除方面有着更佳的处理效果,并且处理后废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09.
制备了带有季铵基团的共价键型硅铝复合絮凝剂(CBHy C)。通过透射电镜(TEM)表征,与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相比,CBHy C絮凝剂的分子粒径更大。以烧杯实验考察了CBHy C对水中低浓度污染物水杨酸的去除效果和对高岭土标准液的除浊效果。结果表明,CBHy C絮凝剂去除低浓度下SA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PAC,并且絮凝效果随着絮凝剂的投加量、Si/Al摩尔比和碱化度(B值)的增大而提高;CBHy C絮凝剂的除浊效果与PAC相比差别并不明显,且受Si/Al摩尔比和B值的影响不大。通过辛醇-水分配比实验,与PAC和聚合硅酸铝(PASi C)做比较,探讨了CBHy C的作用机理,发现絮凝剂的辛醇-水分配比(Kow)与絮凝剂对SA的混凝效果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10.
从新疆荒漠土壤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W36-1,根据菌株的Biolog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一株欧文氏菌属(Erwinia)新种。该菌絮凝产物的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属于II型发酵,即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部分偶联;在发酵48 h后絮凝活性最高,产量可达到6 g/L;絮凝特性研究表明,在20~100℃范围内有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有较高的絮凝活性,pH值大于7,絮凝活性迅速下降;一些金属阳离子对絮凝有促进作用,其中,Ca2+的助凝效果最好,Mg2+次之,Al3+和Fe3+的助凝效果最差。该絮凝剂对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和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显示出其在环境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