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59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概述了干膜润滑涂层的原理.研制的WJ-RO1干膜耐磨自润滑涂层具有耐磨减摩自润滑性能突出,耐腐蚀性能优异,能适应海洋大气环境等特点.介绍了其组成、理化性能,以及应用施工等情况.在兵器某枪械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论煤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企业经济损益分析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大家熟悉的企业经济损益分析的内容,对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目前环境损益分析的计算方法各异,繁简不一的状况,详细介绍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计算法;并介绍几点体会,以助于煤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不同于企业经济损益分析的理解。  相似文献   
53.
环保产业渗透性及价值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环保产业发展中的4个特点:全方位渗透,政策依赖,动态发展,高科技支撑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等特性,对环保产业渗透性及所体现的产值及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环保产业产值统计中应补充渗透性所体现的产值贡献,并给出了一个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4.
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武汉工业大学王慧贤环境污染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能直接察觉和感受的事实,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伴生产物,因而也是一个可以控制和改造的客观对象。衡量一个建设项目的效益,除经济效益外,还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经济效益比较直观...  相似文献   
55.
56.
刘殊 《环境保护》2007,4(12):52-54
对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评估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领域,核算方法较多.生态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其特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能单纯地依据市场评估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57.
光电倍增管(PMT)常用于各种大气自动监测分析仪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部件,它直接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章较详细地对影响PMT工作性能的直流高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常见故障的判别、维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8.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予盾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资源退化情况。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系统角度,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小雨  治平 《安防科技》2003,(12):10-11
衡阳特大火灾发生后,特别是在群众已安全转移疏散的情况下,又造成20名消防官兵殉难。痛定思痛,在人们痛斥无良开发商制造的“豆腐渣工程”时,更应该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60.
论安全的社会属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全不仅是一种物质技术的状态和条件 ,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过程。安全是社会性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需要渗透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 ,表现为安全的生产力属性、利益关系属性、社会生活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笔者分析了上述 5种安全社会属性的产生、内容、演化及其相互联系 ,提出对安全社会原理的若干看法。研究有关安全的社会现象、过程和规律 ,有利于认识安全工作的社会地位、作用、目标和社会调整机制 ,形成安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保障条件 ,对于当前社会实践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