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青霉菌P 1(Penicilliumsp )对 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处理 3h ,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 ,去除率分别达 98 0 %和 74 5 % ,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 ,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5 9%和 89 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 1和L 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 ,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72.
枯草芽孢杆菌H110对苹果梨采后青霉病和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10作为生防菌株,研究了该菌的培养液、滤液、菌悬液及蛋白粗提液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青霉病(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和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效果.H110的蛋白粗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好,青霉病和黑斑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低92.7%和86.6%,病斑直径也显著小于对照;其次为菌培养液和菌悬液,滤液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但4种处理均显著好于对照.4种处理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in vivo试验的效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产生抗菌蛋白和竞争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图1表2参17  相似文献   
73.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74.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可降解氯代吡啶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AP)的丝状真菌菌株IM-3,经形态观察和18S rDNA序列比对,IM-3菌株被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培养14 d,P. oxalicum IM-3在矿物盐培养基中可降解41.6%的啶虫脒、14.1%的吡虫啉(IMI),但不降解噻虫啉(THI)和烯啶虫胺(NIT).HPLC和LC-MS/MS分析显示,啶虫脒降解途径为N-脱甲基生成IM 2-1和氧化断裂氰基亚胺基生成IM 1-3.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1和0.5 mg·L-1)6个月。结果显示:DEHP显著增加了雌性和雄性海洋青鳉的肝指数,而MEHP只在高剂量时显著增加雄性青鳉的肝指数。对于雌性青鳉,DEHP暴露后肝脏雌激素相关基因ERα、ERβ、ERγ、VTG1、VTG2、ChgH和Ch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于雄性青鳉,DEHP暴露后,只有肝脏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比之下,MEHP暴露对雌性和雄性青鳉肝VTG和Chg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DEHP激活了雌性和雄性青鳉的肝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而MEHP只在低剂量时上调了雄性青鳉PPARγ的表达。在雌性和雄性青鳉体内,VTG和Chg的表达与ERα和ERγ的表达显著相关,并且ER与PPAR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DEHP长期暴露可通过激活肝性激素受体调控肝雌激素响应基因(VTG和Chg)和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表达而对海洋青鳉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显示出性别特异性。MEHP对海洋青鳉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弱于DEHP。  相似文献   
76.
以青霉菌(penicillium)为吸附剂,对含Pb2+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预处理方法、pH值、温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0.1 mol/l NaHCO3预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为89.96%;吸附的最佳pH范围是4~6,pH为5时效果最好,吸附率达96.63%;青霉菌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大;青霉菌吸附Pb2+的速度很快,在5 min时吸附率就达78.96%,且随时间的增加吸附率增大,60 min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值88.11%;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在常温下即能较好吸附。青霉菌对Pb2+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77.
基于LC-MS/MS、MicroRESPTM等技术,对比了磺胺二甲嘧啶(SM2)和强力霉素(DOX)在单一和共存条件下,在青紫泥和小粉土中的短期降解及土壤微生物代谢特征.结果表明,单一条件下,小粉土中SM2和DOX的3d和7d降解率总体高于青紫泥,SM2和DOX共存条件下可对土壤中二者的短期降解产生一定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在小粉土中更为明显.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的影响与其赋存时间及土壤类型有关.在供试浓度10~20mg/kg下,SM2和DOX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总体是促进土壤微生物代谢,但影响随赋存时间增加而减弱.青紫泥中,SM2和DOX共存下的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高于二者单一存在,且青紫泥中DOX浓度与土壤代谢活性和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小粉土中无类似的现象,但SM2与DOX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总体源于DOX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围绕南京城市环境主要问题对国际访客和南京市民进行调查,分别发放186和20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78和200份,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7.6%,使用拟合优度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国际访客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南京市民;国际访客对旅游区环境更看重;两者都认为视觉环境中的户外广告、城市绿化和城市扬尘是南京主要城市环境问题,而政府和普通市民是最应该对南京城市环境问题负责的群体,但南京市民更倾向把环保问题推给政府。围绕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3大主要环境问题,本研究还对北京、新加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可为解决南京城市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9.
严冰  岑竞仪  吕颂辉 《海洋环境科学》2022,41(3):402-407, 415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我国近岸海域常见的有毒有害藻华肇事种,能产生多种毒素,其发生藻华时会使大量鱼类或贝类死亡。本研究从细胞生物学、氧化和免疫酶活性角度研究米氏凯伦藻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的急性毒性效应(72 h),以期揭示米氏凯伦藻对鱼类的致死原因。组织切片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米氏凯伦藻[(1.37~1.52)×107 cells/L]可以导致海洋青鳉鱼鳃丝断裂,成团状与相邻鳃丝融合,鳃丝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偏移,并使肝细胞出现空泡化现象。高浓度的米氏凯伦藻能够抑制海洋青鳉鱼的鳃和肝组织的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引起海洋青鳉鱼脂质过氧化,导致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对组织造成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使海洋青鳉鱼的鳃和肝组织受损,为深入阐明米氏凯伦藻的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染料高效吸附菌Penicillium oxalicum表面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Zeta电位和酸碱滴定技术对Penicillium oxalicum菌体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应用线性规划法求解出菌体表面在表面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4种基团酸度常数分别为4.O、7.0,8.8和10.0。与文献中数据的比较推断这些基团为羧基、磷酸基团、胺基及羟基,菌体的FTIR红外光谱解析初步验证了这一结果,上述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吸附中菌体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