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79篇
安全科学   38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213篇
综合类   1372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31.
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是典型行业废水-焦化废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该工艺过程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规律还缺少研究。研究以大型溞为受试生物,考察了焦化废水的毒性特征随A/A/O工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厌氧池对急性毒性的去除作用最大,好氧池对氧化损伤毒性去除作用较大。A/A/O工艺有效去除了焦化废水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但对氧化损伤的去除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732.
为研究超声波促进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机理,采用最佳超声波参数(超声频率28kHz,超声密度0.1W.mL-1,超声时间15min,超声间隔时间12h)与缺氧/好氧消化衔接进行间歇试验,研究了消化过程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组分(蛋白质、多糖、DNA)和相应溶出物占总量的比例,以及酶活性(蛋白酶,脱氢酶)和菌落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3.
吉林省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村庄空心化聚落形态具有特殊性。以村落空心化为特征的乡村衰落是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阻碍。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吉林省平原区空心村的时空扩展和空心化特征,结果发现:吉林省平原区村落空心化起始晚,但发展快;人口和宅基地空心化严重,耕地质量具有"空心化"趋势。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村庄整治中,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中心村实心化发展与零散空心化村落治理相结合,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中心村落职能结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发展农牧业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734.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苜蓿连续种植多年土壤干层的形成规律及氮素的消耗规律,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合理施肥及草田轮作,论文系统研究了3年、4年、6年、12年、14年、18年及26年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及氮素的消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层可分为轻度干层(9~11%)、中度干层(7~9%)、重度干层(<7%)三级。荒地在80~10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为140~600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干层厚度向下延伸,干化程度加剧,苜蓿生长至12年,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达到500cm土层。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下降,300cm土层以下,变化趋势平缓;苜蓿生长至26年,0~200cm土壤上层的氮素有一定恢复,而200~1000cm深层土壤氮素难以恢复。研究表明,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紫花苜蓿生长6年以后,应对苜蓿草地进行合理施肥,实施粮草轮作,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735.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沙尘暴的成因、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传输路径、危害、预报与科研开展情况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36.
在分析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本文将国内外区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相结合,运用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2016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9-2016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科学评估生态服务价值、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方法的制定、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将绿色GDP纳入生态涵养区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更加直观地揭示了生态涵养区生态服务的重要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建立更加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7.
设计指标分解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难点,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实践.为探索海绵城市规划指标分解方法,以A新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例,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作为控制性指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和调蓄容积作为引导性指标,结合建设情况、汇水面种类及构成情况等条件,利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辅助计算软件加权...  相似文献   
738.
739.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占地面积10.08km^2,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相似文献   
740.
本文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岷江流域三江交汇区三期遥感数据,1990年TM、2002年TM、2014年ETM+数据进行图像分类、景观指数提取、空间分析,同时采用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各景观面积的转移情况,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面积排序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裸地。优势景观为耕地,所占比例由72.83%下降到63.32%,面积减少了3480hm2。草地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变化,总体增加了2.81%。林地比例由15.98%上升到18.79%,增加了700hm2。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1990年研究区内草地景观易受到外部干扰,其分布形状复杂。林地景观整体聚合度较高同时具有较低的异质性,分布通透性好、规模连续。农田分布较为分散且斑块较小。2002年农田斑块分布复杂化,同时具有聚集度高的特点。2014年研究区内农田优势地位下降。此时农田分布比较破碎并且呈现集中的态势。草地分布规模性较好、分布较为完整,但是内部存在一定的破碎性;(3)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相互转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海拔超过500m的丘陵山地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区。二是,成绵乐铁路和高速路网的完善,使得三江交汇区的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加快,主要集中在乐山市中区和周围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