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47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51篇
综合类   1550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3 毫秒
381.
噪声是煤矿井下主要危害,对人体视觉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提高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人的视觉认知能力,进而减少人因事故的发生,针对视觉认知随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Eye Link II眼动仪采集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眼跳次数3个眼动指标来衡量视觉认知能力随着综采工作面噪声暴露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能够使视觉注意力下降,对视觉认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视觉辨识能力的影响较复杂;2)噪声在0~10 min和40~55 min时间段对视觉注意力影响较严重,在0~15 min和50~80 min时间段对视觉辨识能力影响较严重;3)被试者随时间变化出现视觉性疲劳后,噪声可轻微提高视觉认知效率和视觉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382.
张蔚华  董艳 《安全》2018,39(7):48-50
通过对某防水材料厂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防水材料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结果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沥青烟和噪声,其中配料间的滑石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21mg/m~3,沥青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5.58mg/m~3,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成型车间打卷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为94.34d B(A),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针对存在的粉尘和噪声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83.
吕琳 《安全》2018,39(9)
焊接作业是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生产工序,焊接过程中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焊接烟尘污染最为严重。本文对不同焊接工艺焊接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对焊接作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评价要点进行探讨,提出应用中应重点关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84.
刘超  李向欣  胡绪鑫  李祥岳 《安全》2018,39(11):27-30
在分析油罐事故中各单一事故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油罐事故的特性,提出了油罐区耦合事故危害范围的预测方法。通过对事故的初始场景进行分析,判别可能耦合的单一事故类型,根据各单一事故的数学模型计算其在不同危害程度下的危害半径,比较数值间的大小得到重、中、轻度危害下危害半径最大值,借助耦合事故的危险性改变量,量化耦合事故危害后果,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385.
为降低我国职业病的患病概率,考虑绝大多数作业场所涉及的风流、粉尘、瓦斯、CO及温、湿度等微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DPM和Species Transport方程构建微环境数值仿真模型,以实现对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的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受人体仿真模型、粉尘、瓦斯及CO等微环境因素影响,仿真舱体内各微环境因素的扩散不均匀,当抽风机风量为400 m~3/min、气溶胶发生器粉尘释放速度为10 m/s、环境温度为293 K、入口温度为303 K、入口加湿量达到100 kg/h、瓦斯和CO释放位置为距上顶板1/3位置处多点释放时,各微环境因素可达到绝大多数作业场所的仿真要求,最终确定出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386.
黑变病 职业性黑变病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添加剂,某些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  相似文献   
387.
为了探讨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概述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类别、相互关联及评价方法等基础上,提出基于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的职业工效不良因素干预管理的初步策略及实施要点。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工作系统设计、作业环境、作业管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等,不同因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并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工效特点及宏观层面工作场所整体的职业工效特征;实施有效的职业工效管理,在于科学辨识、评估不良职业工效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88.
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我国农村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造成了农业面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隐患,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89.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通过对油气田地面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实践经验,归纳评价过程中现场调查及检测常见的实际问题及难点,总结经验,探讨解决对策,使油气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390.
当前全球减缓与适应的努力无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巨大的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需要直接的解决方案。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的定义和内涵的探讨,将损失与危害归纳为人类通过减缓或适应未能避免的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并与影响、脆弱性和风险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较完整的损失与危害的概念模型,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是对减缓与适应的有效补充。系统阐述国际上基于政治、法律和市场的损失与危害的应对机制,初步展示了损失与危害机制的可能形式,包括:小岛国联盟在《公约》下提出的"应对损失与危害的多窗口机制",主要包括保险、恢复与赔偿、风险管理,由发达国家根据国民生产总值(GNP)和温室气的排放量提供资金支持;慕尼黑保险公司提出的"慕尼黑气候保险计划",主要包括预防和保险,实施慕尼黑气候保险计划预计需要每年投入约100亿美元购买保险服务;遭受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的国家通过国际诉讼向气候变化的责任方提出赔偿要求也是一种潜在的应对机制,其原理基础是国际惯例法的重要通行原则——"无害原则",但具体实施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有限性和国际诉讼高风险的制约。最后,提出损失与危害可能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构建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与国内应对机制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